人民网
人民网

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2017年09月26日08:21 | 来源:上海证券报
小字号
原标题: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创新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出现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创新与发展同步推进的态势。主要表现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增长较快,新产品销售水平明显提升,吸纳就业能力稳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高技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主导力量,我国制造业肩负着由大变强的新历史使命。因此,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从总体上判断,未来十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巨大,但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机遇也前所未有,且机遇大于挑战。

  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的战略机遇期,审慎应对、前瞻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先机。

  1、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高新产品产量迅猛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至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5个百分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年均增长45.7%,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33.1%,光电子器件年均增长27.1%,太阳能电池年均增长22.1%,光缆年均增长19.1%。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突破3万家,达到30798家,比上年增长3.9%;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以下简称制造业)企业比重为8.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比制造业增幅高4.4个百分点。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比同期GDP不变价增速高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的主导地位提升,私营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作用凸显。截至2016年底,高技术制造业中有内资企业23615家,占全部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76.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的贡献达到95%。其中,私营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9869家,比上年增长6.9%;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3、吸纳就业能力稳步提高,内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6年,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整体下降的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就业规模呈现稳步扩大态势。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吸纳就业人员1357.9万人,比上年增长2.2%;占制造业比重为16.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6年底,高技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752.4万人,比上年增长10.8%,占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55.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4、新产品销售水平明显提升,内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情况明显好转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中有新产品销售的企业为12378家,比上年增长27.1%;占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40.2%,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全年新产品销售收入为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1.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4.7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情况明显好于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2016年内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8%,增幅分别比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高25.9个和25.6个百分点;占全部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4.7%,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5、经营效益加快增长,利润率有所提高

  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1508.8万元。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较高。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7%,高于港澳台资企业(5.3%)和外资企业(5.6%).

  6、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14830家,比上年增长19.9%,占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24.2个百分点。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9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比制造业高1.4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9%,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0.89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较快增长,投入强度略有下降。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投入研发经费2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分别比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高1.9个和13.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1%,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港澳台资企业为1.3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与上年持平,为1.01%。

  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外资企业呈现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有施工项目23715个,比上年增长8.4%,其中新开工项目17498个,比上年增长23.9%;新开工项目占比为73.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1.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8.2%。分登记注册类型看,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呈现快速增长。2016年,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施工项目合计比上年增长30.7%,投资额合计增长29.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合计增长12.6%。内资企业施工项目、投资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1.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11.1%。

  从总体判断,未来十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但机遇也前所未有,并且机遇大于挑战。未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为制造业创造了新需求,开拓了新市场。农业现代化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等都为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需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将为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带来更大的契机。

  2、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高技术制造业赶超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与过去几轮科技革命中我国始终处于跟随状态相比,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建立在传统成熟技术基础上。因此,我国制造业基于过去30多年发展所积累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如我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列车、汽车动力电池、特高压输变电、禽流感疫苗等方面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就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导者。

  3、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将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城乡一体化将成为拉动制造业内需增长的主要动力,按照目前的城镇化速度,未来每年将有1000余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和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将成为我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工业化进程的最大机遇之一。一个正在形成的13多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制造业拥有的最大优势。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世界各经济体纷纷制定实施创新战略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如美国制定的“2015创新新战略”、欧盟委员会启动的“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等。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创新瓶颈依然制约高技术制造业做大做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R&D投入强度不足2%,其中开展R&D活动企业的投入强度仅为2.7%,远低于美国制造业平均水平(4.1%).

  二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在一些行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处在价值链的相对低端。由于品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同生产活动相关的本土价值创造非常有限,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尤其如此。另外,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端的生产组装活动面临来自低收入国家的严峻挑战。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人均劳动效率117.1万元,低于我国制造业平均水平(128.5万元),高技术制造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人均工资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产品出口一定程度上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影响。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8.7%,出口交货值仅增长3%;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5.7%,出口增长8.4%。

  四是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发展不足。首先,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其次,我国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品牌化发展滞后。

  五是消费品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前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档化及快速多变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消费结构变化所蕴涵的信息没有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有关部门或被产业部门所利用,产业技术的进步受到影响。生产企业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差,即使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也无法及时提供。市场供给结构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已成为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一大难点。

  1、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做强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制造强国战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就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与我国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因此确立“制造强国”战略尤为紧迫。

  2、做强高技术制造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目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和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加速了全球制造格局的调整,出现高端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领域向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局面,使得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形势倒逼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站到了“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入增速调整、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动力调整的时期,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建设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推进。

  1、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要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重视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大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创新动力,将其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2、抓住工业革命新机遇,推进供给侧机制创新

  一是政策创新,主要是政府简政放权,激励创业,从而增加生产,促进竞争,降低成本,提高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二是技术创新,尤其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升级产品功能,激活生产与居民新消费需求,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生产方式与业态创新,如生产物联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3D打印、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链互联网等,提高生产——流通——消费的效率,降低成本、更贴近消费者,促进差异化竞争,激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转变

  一要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体现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要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三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四要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制造业布局,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201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

  彩色电视机 15769.6 万台 8.9

  其中:液晶电视机 15713.6 万台 9.2

  其中:智能电视 9310.1 万台 11.1

  汽车 2811.9 万辆 14.8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914.4 万辆 51.8

  其中:新能源汽车 45.9 万辆 40.0

  集成电路 1318.0 亿块 21.2

  移动通信手持机 205819.3 万台 13.6

  其中:智能手机 153764.1 万台 9.9

  工业机器人 72426.0 台(套) 30.4

(责编:朱传戈、杨虞波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