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专家:中国企业“出海”需借助集体的力量

2017年12月06日20:4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陈孟)“将‘中国制造’高技术和高质量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去开拓广阔的市场,不是靠某个企业或者个人就能实现的。”在昨日举行的环球网“一带一路”城市行暨中国制造“走出去”高峰论坛上,与会在专家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境况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由大部分企业及企业家共同参与,并且与当地共同发展,促进利益相关者共赢。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总体规模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3,优势较为明显。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占世界41%。“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行走过50余国,我看到了中国制造在海外影响力的日渐崛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丁刚在发言中表示,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

  “中国制造业采取的是‘滚动前进’的战术,循序渐进从低中档向中高档迈进。未来,中国制造需要提升五个能力:为各国政府的重点经济发展领域服务的能力;紧密跟随中国投资转移的能力;适应不同市场、不同国家消费者、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能力;灵活的生产能力和善于变化的生产链;整合最重要的,整合也是创新。”丁刚说。

  制造业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当前,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冲击,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

  广东省江门市政协副主席费伟东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制造须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的品质,制造强国就立不起来。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的转型升级、民众的消费升级必然要求把质量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谋划和布局。

  他强调,将“中国制造”高技术和高质量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去开拓广阔的市场,不是靠某个企业或者个人就能实现的,必须由大部分企业及企业家共同参与,而且还要企业员工的配合来共同提升。

  “迪生力就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企业之一,由于不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存在较大差异,迪生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广东迪生力汽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国盛分享了企业自身的体会,“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展开,其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王国盛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迪生力在“走出去”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生活在全球各地的华侨的作用,他们对当地政策、法律、法规甚至人脉都非常熟悉,这对中国制造走出去往往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将面临东道国法律风险、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政府监管及服务风险、境外投资保护风险以及投资环境风险等。对于上述风险,著名战地记者、大象智库执行总裁邱永峥在发言中表示,海外中国企业需建立“大安全”机制,要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同时,一人“出海”成本很高,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国企与民企的合作。

  “企业首先要多关注当地情况,建立企业安全机制;其次要协同产业‘出海’集群,国企、民企要抱团‘出海’、合作;再次,要增强企业公关意识,借力‘一带一路’国家公关。”邱永峥说。

(责编:初梓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