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东三省上市公司数据盘点 炒股也不过山海关?

2018年01月09日08:48 |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小字号

近期,因企业家毛振华控诉黑龙江亚布力管委会一事,“投资不过山海关”又引发广泛议论。

东三省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分析东三省IPO情况、板块涨幅以及个别上市公司表现等方面,发现东三省不仅A股IPO比例逐年减少,股票涨幅也与大盘指数相差较多。

东三省企业占A股IPO比例逐年减少;2017年三省仅有4家公司IPO

在2016年31省份GDP排名中,辽宁省以22037.88亿元位列第14位,黑龙江省以15386.09亿元位列第21位,吉林省以14886.23亿元位列第22位。从总体上看,这三省的排名在全国大致处于中下水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东三省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也与它们GDP排名大致符合。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8年1月3日,A股共有3468家上市公司,辽宁省有74家,位列全国省级第13位;吉林省有42家,位列第19位;黑龙江省有36家,位列第22位。综合来看,东三省共有上市公司152家,占A股上市公司比例为4.38%。

不过,从2017年IPO数量情况来看,东三省的表现不容乐观。在A股全年436家IPO企业中,辽宁省仅有2家,吉林和黑龙江各有1家。2015年、2016年东三省的IPO情况也不容乐观。三年来,A股IPO公司共886家,东三省仅14家,占比仅为1.58%。

为何近几年东三省IPO企业数量比较少?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这应该与东北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2000年以前东三省经济形势较好,符合上市的公司数量较多;近几年当地经济形势不景气,上市公司数量就会相应少一些。”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向证监会提出《关于加快落实国务院扶持东北地区符合IPO条件企业优先上市的建议》。2017年12月29日,证监会在官网公布了回复,在坚持发行上市条件不降低、审核标准不降低、审核环节不减少、审核程序不压缩的情况下,对东北地区企业在审核进度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对此分析说,这是在目前法律法规政策背景下证监会在IPO问题上所能给予东北的最大支持,但绿色通道显然不是东北地区企业上市的救命稻草,关键还在于“打铁还要自身硬”,“目前企业上市以新经济、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但这显然是东北地区企业的一个短板。”

东三省板块股票涨幅落后A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还发现,不仅近两年东三省新增IPO企业数量为个位数,东三省板块股票的涨跌也跑不赢大盘,整体市值有所下降。

根据国证区域指数,从2017年全年股票涨跌幅方面看,吉林指数涨幅为-6.44%,排名第21位;辽宁指数涨幅为-12.96%,排名第26位;黑龙江指数涨幅为-18.47%,排名第30位。而2017年全年,沪指涨幅为6.56%,深指涨幅为8.48%,东三省股票整体表现弱于大盘且幅度不小。如果从2016年1月底沪指创下2638点新低以来至2018年1月3日计算,吉林指数和辽宁指数涨幅都低于10%,落后于沪指25%的涨幅,而黑龙江指数跌幅2.43%,仅好于广西指数。

在2017年全年板块总市值涨跌幅方面,吉林指数涨幅-5.49%,排名第22位;辽宁指数涨幅为-6.85%,排名第23位;黑龙江指数涨幅-15.98%,排名第30位。

从个股表现来看,自2017年至2018年1月3日,东北地区152家上市公司中,近一年仅31股涨幅为正,有121只个股年度下跌,占比为79.6%。两市一年来共有1131只股票下跌,占所有股票比例为33%。在下跌个股占比方面,东北上市公司远超两市平均水平。

不过,虽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上市公司盈利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并无明显差异。根据2017年三季报数据显示,152家东北地区公司中有15家公司亏损,盈利公司占比为90.1%,而两市盈利公司占比总体水平为92.0%。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报告(2017年版)》显示,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数在2015年第四季度跌到负数区间,随后在2016年进入回升阶段,2016年第四季度才开始连续4个季度出现增长。

在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马永强看来,多年来东北经济陷入困境,外界一直流传“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些更多的是局部解读。“国家在东北多年的振兴计划是有一定效果的,2016年以来东北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炒股也不过山海关?

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影响下,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炒股不过山海关”“炒股不买东北股”的说法。

有报道称,一些东北籍投资人士也并不看好东三省股票。深圳信和投资总经理关铁良认为,东北股票确实很少见牛股,主要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居多,效益不好,重组很难,质地比较差。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近年来一些负面“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东北股个案有关,使得东三省上市公司深陷舆论漩涡,严重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

从獐子岛、欣泰电气、辉山乳业,到东北特钢、振隆特产等,部分上市或拟上市公司时常伴随种种质疑。

2014年10月,辽宁省的上市公司獐子岛公告称,因异常冷水团致100多万亩虾夷扇贝绝收,亏损约8亿元,引发公众和媒体广泛质疑“獐子岛的扇贝都去哪里了”;

2016年6月,吉林省的一汽轿车一纸公告推翻A股不可撤销承诺,使一汽集团推进整体上市10年之久仍然遥遥无期,这也引发不少投资者的“愤怒”,一些投资人士也因此巨亏;

2016年7月8日,辽宁省的欣泰电气公告称将被强制退市,成为A股首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

2016年10月,《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吉林省上市公司永大集团原董事长吕永祥,在2015年4月14日至12月24日的8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方式清仓式减持套现67.6亿元,之后辞职离场,令二级市场不少股民被套。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炒股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似乎有地域歧视之嫌,但如何莫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也应成为东三省需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期 贾国强)

(责编:覃博雅、朱传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