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托管小蓝和加入丰田联盟 滴滴意在“无人汽车+”战略?

覃博雅
2018年01月10日14:00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1月9日,滴滴出行和小蓝单车分别宣布,小蓝单车将托管给滴滴。滴滴同时表示,其APP将于近期推出陆续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等品牌的共享单车平台,小蓝用户可以把“被套”押金和余额转换为等值的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这实际上否认了收购小蓝单车的传闻。

不收购又成立共享单车事业部,又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投入重注,滴滴看似有些混乱的布局,到底意在何方?

我们不妨回味下滴滴出行CEO程维说过的一句话:“在我心目中,在全球的无人汽车市场上取得前二名的重要性,比本土化竞争高10倍。”

流量支撑:无人汽车+共享单车

过去一两年中,消费者纷纷反映滴滴打车客的单价越来越高,有资料显示其成交单量已“停滞不前”,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对其造成了冲击。为什么滴滴还要涉足共享单车?

汽车进入共享经济领域,相比成本较低的单车而言,要面临用户承受能力、企业资金链风险和吸引投资不确定性等太多的问题,因此,共享单车的流量导入将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弥补措施。还是回到文初提到的滴滴出行托管小蓝单车一事,我们注意到,滴滴事实上同意小蓝用户将此前遭企业挪用而“被套”的押金和充值余额换成滴滴出行券,这等于变相将共享单车的流量导入快车、专车乃至共享汽车中。与其苦苦抗衡不同交通工具间的载体属性导致的流量差异,不如将其融合、把流量合二为一,从而解决滴滴出行这个大品牌近年来的订单瓶颈。至于为什么滴滴不彻底收购小蓝单车而只是托管,则是因为其拖欠70余家供应商约2亿债务,收购显然不符合滴滴实用性的战略特征——滴滴主要看重的是小蓝单车原先拥有的庞大用户人群以及有可能导入滴滴出行的流量。

那么,滴滴的无人汽车又如何跟共享单车扯上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共享汽车的两则报道。同样是1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丰田开发完全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的消息。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对这种能把包裹、披萨和客人送到指定地点的车型评价颇高,认为此举将使“丰田由汽车公司转型为出行公司”。再看看合作伙伴名单,滴滴的名字赫然纸上,而且是其中唯一的中企。另一则报道是美国旧金山弯曲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启全美出行平台Lyft上呼叫无人出租的“试水”,与通用等巨头试图完成“造车车厂+出行平台+自动驾驶系统”生态拼图的名单中,滴滴也是唯一的中企!

事实上,在滴滴获得最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后,其“100辆自营电动车”计划就暗示无人驾驶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将加大在AI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上的投入,持续为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滴滴的官方说法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无人汽车与共享单车——机动车跟生物动力车这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通过滴滴的客户端应用和流量导入,在不远的将来,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享单车人群能通过相同的APP进入无人汽车的领域,从供给侧的需求上推动无人汽车在企业内的研发和投入。有人统计,目前共享单车的流量已经逐渐影响到滴滴的快车、专车和出租车订单,这些流量迟早会影响到日后加入滴滴出行的无人汽车。

抢占“蓝海”:无人汽车+共享汽车

据统计,2017 年关于无人驾驶的相关创业项目已累计获得近百亿美元投资。随着各类利好政策的陆续落地,业界估算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将是40万亿市场的“蓝海”。

在“滴滴分分租”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试运营四个月后,程维于2017年12月公开表示,“我们希望在自己的汽车开放平台上扶持一千家小的汽车运营商,希望2018年起有十个汽车品牌为分享设计汽车,并在2019年实现第一波大规模投放。”滴滴方面还曾表示,将在顺义建设占地111.3公顷的无人驾驶产业园区,建设共享式半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创新平台,实现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智慧网络、绿色用车、智慧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测试及应用基地。

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程维除了坦承将无人驾驶作为了最高级别的战略方向外,更直言不讳已经开无人车“上五环”的百度“压根就不是滴滴的对手”。在程维看来,资金方面已与百度的汽车相关部门旗鼓相当,仅2017年账目资金就超过900亿人民币,加上最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已经与百度的汽车方面现金流持平;滴滴的2100万辆车使其在大数据方面领先百度乃至国外的特斯拉,可以在派车的时候就确定应向用户派出无人车还是有人车,极大提高了操作舒适度;至于相对落后的技术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插足丰田新车型,滴滴在无人汽车的人才储备甚至“挖角”上一直不遗余力,在百度广撒网招人的同时,滴滴已经在硅谷各处挖人,尤其瞄准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大牛”。有专家评论,程维暗指竞争对手只是呆在实验室里,缺乏真实场景的大规模商业化优势。

滴滴出行表示,2017全年滴滴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相当于国人年均使用滴滴打过5次车,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在如此大的基数下,加上潜在的共享单车流量导入,为滴滴的无人汽车市场提供了极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在人们还在关注ofo和摩拜“挣脱”控制滴滴的控制时,后者已悄然在无人汽车的朝阳产业上进行布局。在风生水起的新能源时代,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趋复杂和激烈。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覃博雅、董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