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清华报告:中国万亿消费金融市场明日可期 风控和创新是关键

董菁
2018年01月11日09:45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1月10日上午,“新时代:消费金融的规范与创新”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期间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称,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完全可以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政府相关部门、经济学领域专家、消费金融企业和行业大咖参与,共同解析和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金融市场“创新”、“特色经营”、“规范合规”以及“差异化竞争”等行业针对性问题。

中国万亿消费金融市场“明日可期”

报告显示,据央行统计的数据,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短期住户类消费贷款由6821亿增长至65594万亿,增长近10倍。另以2016年为例,中国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49407亿元(未考虑消费者还贷金额),美国非循环消费贷款未偿付余额为106399亿,说明中国消费贷款发展规模不及美国一半,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万亿消费金融市场‘明日可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在发布报告时指出,消费金融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政府、企业延伸至居民日常消费,从居民房产、汽车和耐用品消费拓展至日常消费品、旅游、教育和文化等领域,这种变化让消费金融逐步成为嫁接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

保持中国经济33年不摔跤须防金融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他们中心的测算,实现这一点并不难,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未来33年中国经济不摔跤,不出现重大的挫折。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防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要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者主体日渐多元,从业者良莠不齐、行业规范急剧下降、行业风险陡增等问题困扰着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消费金融40人智库论坛秘书长冯兴科认为,消费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切入点,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应谨防“脱实向虚”,不可一味追求业务增长规模和客户激增,而要专注于提升服务专业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还要提升整个行业的竞合关系,使得整个行业不断加强深入合作,以防范共同的风险,做真正的普惠金融。

捷信集团董事会董事梅恺威深度解析消费金融行业发展。

捷信集团董事梅恺威则结合美国和欧洲的案例表示,“透明度”是关键,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与借方签署合同之前的信息披露、对所有相关责任和义务的全面解释、对借方信用记录的完整评估、以及每年免费提供信用评估报告等。另外,政府有责任加强人们的金融素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报告也建议称,官方未来应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整合,避免因监管体系不一致造成的规则漏洞和“灰色地带”,同时灵活留出包容、鼓励创新的空间,最终实现所有从事消费贷款类业务的企业接受统一部门和标准监管,从而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

金融科技成消费金融从业者“心头好”

在居民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消费贷款使用场景日益多元化的当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进行创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的专家和企业高管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陈鸣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金融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从业者必须紧紧地拥抱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创新,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更好地运用于消费金融领域。“这一定是未来的创新方向。”他斩钉截铁地说。

中银消费CFO周钧明说,最近几年,他们注重金融科技的投入,得到了多重利好:有利于更精准地去做风险控制,有利于更精准地做客户画像,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运营能力,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成本。

对此,报告也综合分析称,最早试水行业并纳入监管的合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表现极佳,无论是在业务扩张上,还是在服务创新上都极具优势,已然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有雄厚资本支撑的商业银行次之;而依靠大数据优势的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快速发展。

报告还提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二是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责编:董菁、朱传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