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治理“垃圾跨省倾倒长江”不能有鸵鸟心态

2018年01月25日08:46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的长江,既是大地的生态绿肺,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然而,近年来呈现组织化特征的垃圾跨省转移非法“产业链”却打起了长江的主意。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层层转包,跨省转移至安徽、湖北等地长江沿岸地区,有的甚至直接倾倒至长江,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此现象亟待整治。

近年来,长江因污染“受伤”的案例接二连三:安徽铜陵长江江滩显现大面积从浙江转移来的工业危险废物,随后芜湖、马鞍山等地查获来源于江浙沪等地的各类垃圾超1万吨;福建一家化工厂的1.5万余吨有毒渣土被运输到湖北,在长江边就地掩埋;浙江海宁、海盐等地约3万吨生活垃圾被直接抛入长江太仓和南通段……

面对组织化、规模化、跨界化的垃圾跨省倾倒非法“产业链”,一些省市并没有从根源上剖析,拿出系统解决方案,没有对垃圾跨省倾倒形成监管闭环,有的只是就案件处置个别责任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处理方式并未能连根拔掉危害长江及沿岸地区的“毒瘤”。

打开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正门成为当务之急。垃圾移出地大多工业发达,有大量工业和生活垃圾需要处理,但往往缺乏无害化处理能力。企业要正常生产,为了逃避监管,一些人便动起“歪脑筋”,寻找中介或非正规环保服务公司把垃圾“送出去”,催生跨省倾倒现象。因此,打开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正门成为解决垃圾跨省倾倒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介乱象也该治治了。一个案件牵出一家两家非法倾倒的中介公司或中间人,而这些黑色“产业链”上的中介数量之多可能超出人们的想象,因为一次违法倾倒行为就要涉及联系生产企业的中介、联系船运的中介、寻找“有资质的处理公司”的中介。

垃圾跨省倾倒事件暴露出一些不法分子追逐暴利的心理,也折射出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漏洞”。不敢面对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或是在监管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躲就躲”,如此“鸵鸟”政策后患无穷。

无论是垃圾移出地还是接收地,均是长江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大家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只有携手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才能逐渐变好。试想,如果长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处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链的省市,又怎能独善其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长江沿线省市应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以垃圾跨省倾倒“产业链”为突破口,重击垃圾跨省倾倒长江现象,全面摸排、惩治违法行为,同时合理增加垃圾处理项目,从源头破解垃圾处理难题,瓦解黑色“产业链”,还长江一江清水。(汪延 董雪 姜刚)

(责编:覃博雅、董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