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

  • 2/19每天万物苏醒之时,正是赵玉春团队干得热火朝天之时。对于二十多年前就有放弃休息时间连夜排故和跋涉千里为客机换挡风玻璃经历的赵玉春而言,这点辛苦早已是家常便饭。

  • 3/19先进的AHM(飞机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机载监测设备,随时传回客机各处设备的状况参数,从而及时判断出是否存在问题。“当指标从‘安全’的绿区往‘警示’的黄区移动时,就是机务人员大显神通的时候;至于表示‘危险’的红区,则是要极力避免的‘禁区’。”赵玉春说这番话时,身后悬挂的“零差错、零延误、零缺陷”的标语鲜红而醒目。

  • 4/19赵玉春从地上捡了一张纸片:“任何异物都可能对客机飞行产生影响,无论是什么,我们都会及时清除。”说起有航空公司航班遭遇乘客往发动机扔硬币的事件,他说,每架飞机的可靠性都关乎数百位旅客的安全,希望每一名乘客都能自觉维护客机的安全。这也就是自己比乘客提前2个多小时“接触”客机的缘故——除了进行起飞前的例行检查外,还要监护客机的安全。

  • 5/19沉重的发动机整流罩需要三人合力才能抬起。

  • 6/19细心的检查收获了效果——在客舱检查过程中,发现一盏地面应急灯故障,旋即修好。赵玉春说,客舱应急灯用于紧急情况下引导乘客撤离,是“救命的灯”。(李开颜摄)

  • 7/19客机“大脑”——驾驶舱也是日常检查的重要一环。

  • 8/19经过戏称为“望闻问切”的综合“诊治”后,客机已达到服务乘客的最佳状态。赵玉春遂与机长进行交接。

  • 9/19为啥有乘客常常看见地面上总有一群人在客机离开前挥手?(其实其中一人还举着一根写着“remove before flight”的布条)这是他们在示意“完事,走你!”(李开颜摄)

  • 10/19机务工作类似中医药的“治未病”功能,将各种潜在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工作的枯燥。

  • 11/19“夏天经得住晒,冬天扛得住冻,耐得住寂寞,没有节假日,学历还得高……”赵玉春解释道,由于目前维护的均为欧美客机,参考的维护手册和技术文件是全英文,需要有较好的英语能力;机务是一个技术活儿,“学无止境”,需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而不断学习,让知识系统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机务人员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机务人认真严谨、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

  • 12/19禁止吸烟、不准乱放抹布、不准随意摆花盆……“半军事化”管理让休息室有条不紊,连垃圾桶的位置都用标志物规定好。

  • 13/19赵玉春说,带领一支“全男班”,“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无论多么恶劣的天气,无论客机是否停在机坪远端,在起飞时间前2个半小时内务必执行完所有的航前检查项目和保障客机所有系统的安全。有的乘客以为舱门一关就没事了,但赵玉春等人还得指挥拖车并协助机组启动发动机。按时吃饭什么的“小事”,在夏天70度的地面高温和冬天零下十几度的“冻嘴”面前都不值一提。“今天还好,没前几天冷。”赵玉春哆嗦着嘴,活动了一下筋骨。

  • 14/19“眼瞅着俩小伙颜值高、学历高,感情咋老吹。”身为支部书记的赵玉春也暗暗着急。倒班制的生活十分单调,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满负荷的工作量让人倒头便睡,“小伙子们想联谊都有心无力”。(李开颜摄)

  • 15/19从领导口中得知团队平均年龄34岁,1966年出生的赵玉春颇不好意思:“自己拖了队伍年轻化的后腿。”(李开颜摄)

  • 16/19赵玉春说,自己跟乘客一样,也希望所有的航班都能正点发出。但是,如果遇到需要除冰除霜除雪或其它突发故障时,必须确保乘客能安全地上天落地,而不能为了所谓“效率”进行冒险。“我们除了飞机起飞前和落地后的例行检修,还会根据维护手册的要求在客机飞到一定飞行小时后进行定期检查和大修,以确保客机的安全适航。”他说。

  • 17/19赵玉春对经手过的51架班机,可谓架架精通。一旦涉及相关排障方案,脑海就不由自主浮现出相应客机的模样。“在我看来,除了老婆孩子,就最熟悉这些‘大家伙’,所以都是自己的孩子。”在他的带动下,以至于每架客机都被起了昵称。

  • 18/19赵玉春坦承,在自己多年来“零差错”的背后,很大部分是妻子的功劳——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没有在家待过完整的一天。另一方面,因为身处“隔离区”的缘故,与很多同事的家庭类似,妻子甚至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究竟在忙些什么。

  • 19/19作为精通客机各项检修的“全能高手”、培养多批精英的中队长和支部书记、为工作难以顾家的丈夫和父亲,委身于一块平常人看不见的区域,赵玉春究竟在乎什么?“我在这工作了几十年,目睹着自己的公司从每日维护总共十几架次航班到现在仅单个中队就日均近40架次航班的飞跃。越多机型的航班被自己的双手送走,自己就越有成就感。”他一边对航班挥手致意,一边深情地说。(李开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