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4日11: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在上海代表团的驻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见到朱国萍代表的时候,她刚参加完小组讨论,热情地招呼道,“就在这儿聊吧,我给你们讲讲我带来的三个故事。”
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朱国萍当了二十多年的居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也是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巷代表”。在她看来,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除了要关注那些新时代下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势,也不能忽略那些城市里、街坊间的“鸡毛蒜皮”。
垃圾分类、家庭医生、老年群体正是这样的一些事。朱国萍说,现在提倡垃圾分类、源头治理,如今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环保袋堆在各家,老百姓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技能却依然没有跟上,源头治理难度还是很大。另外,垃圾车来清运时只按照干湿垃圾进行清运,垃圾分类存在着“前分类,后混乱”的问题。
朱国萍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市民环保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老百姓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回收和运输中做好环节衔接。
第二个故事则与家庭医生有关。她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就以我们所在的社区为例,常住居民将近8万人,配备了多少名家庭医生?14名。平均一个家庭医生要照顾近2000户家庭,直接导致很多居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自己的家庭医生一次。”
“国家近期出台了提高全科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老百姓们都拍手叫好。”朱国萍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全科医生理念的宣传工作,让老百姓明白家庭医生不等于私人医生;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家庭医生的招录培养工作,多渠道留住全科医生,开展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待遇。
让这位60多岁的老人深有感触的还有信息智能应用的冲击。到银行办事,不会用自助机器,排队排得吃不消;路边打车,不会用打车软件,站着等了老半天也打不到车,干着急;最不方便的是去医院看病,不会网上预约……
这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碰到过。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到这个问题。一方面,民生类信息化工程要有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比如老年人绿色预约通道;另一方面,各种智能应用也要注重“适老化”的开发,不要让老年人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掉队”,让他们也能在方便智能的生活中安享晚年。(孙韶华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