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十余位学者证实: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安永明
2018年04月04日14:26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十余位学者证实——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确在山西汾阳

梦回千年,怀念先贤。4月3日,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唐史学会、汾酒集团联合举办的“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暨2018年春季汾酒文化论坛”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厂隆重举行。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杜学文、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山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中元,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并讲话,山西省社科院与汾酒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jpg

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

李秋喜董事长在致欢迎辞时说,《清明》诗因汾酒而兴,汾酒因《清明》诗而名。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杜牧所饮之美酒。只有诚信做事,用心酿酒,弘扬杏花村汾酒所承载的中国酒魂、《清明》诗魂,才算是对杜牧最好的纪念。

来自全国的唐史专家、诗词专家、文化学者用大量翔实的史料,从气候、地理、历史、诗歌、酒文化等多角度论述了杜牧与汾阳的密切关系,以及杜牧在山西杏花村所写的《清明》诗带来的深远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发言时说,据有关文献记载,杜牧早年至少曾两次游历汾州,而且在这里写了《清明》诗。再从汾阳生产名酒的历史看,杏花村遗址考古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就有先民在此进行原始酿酒,其标志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遗址发掘的小口尖底瓮。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这里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在北朝时期更已经生产了上层皇室贵族饮用的“汾清”酒,并且成为宫廷贡酒。汾阳杏花村汾酒不仅生产历史长,而且连续不断,得到盛唐时代伟大诗人杜牧创作的《清明诗》之垂青与赞美是自然无疑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发言时说,就地域环境的细节而言,唐诗中所提到的“汾阳花”“杏叶鞍”以及汾州诗人薛能所作“杏花诗”,特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都能为汾酒以及杏花村早期历史提供确凿无疑、很有价值的史实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薛平栓发言时说,唐代文人大量的吟酒诗,不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们对于各种酒的消费情况,也极大地丰富了唐代的酒文化;文人吟诵美酒,对于唐代酒的生产与消费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杜牧早年游历山西时,在汾州写下的《清明》诗,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学者吕世宏发言时说,公元825年,杜牧壮游山西,写下了《并州道中》《边上闻笳三首》等诗歌,途经汾州写下了《清明》一诗。我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讨,不论是从自然气候、历史区位、还是诗人杜牧创作清明诗时间等史证看,杜牧《清明》诗所指之处就是山西汾阳杏花村,且有大量翔实的依据可查。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赛时发言时说,汾酒是我国酿酒业中独占鳌头的古老品牌,早在北朝时期就已经享誉中华,至今仍然保持着国家级名酒的身份。历代文人们对汾酒的偏爱以及对汾酒的颂扬,使得汾酒披上了其它名酒所没有的光彩外衣。除了杜牧以《清明》诗赞美诗人汾酒的前身“干和”汾酒外,其他大诗人也纷纷赞之,如白居易、张籍也都曾诗赞乾和酒。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王永平:1、否定杜牧是《清明》诗作者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陈寅恪考证《清明》诗时认为,它所描写的气候物象应当是中国北方的景色。2、1980年以前,杜牧诗实指汾阳杏花村没有任何争议,1982年以后由于经济利益作用,进而对其地望展开考证,并形成了激烈的争论。至于诗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指,我认为是实指,是指山西汾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博导石云涛:晚唐诗人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边的经历,他当时尚未入仕,走“太原—长安驿道”返长安时,路经汾酒的生产地汾阳,并在这里向牧童打听何处有酒家。他的《清明》诗当写于此次行役途中,反映的心情与《并州道中》《游边》《边上闻笳三首》《边上晚秋》相同,都是年轻人为谋求前程奔波道途的落魄心情的写照。

兰州财经大学敦煌文化研究所教授高启安:世人皆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清明》诗盛赞的山西杏花村“汾酒”为山西名酒,世之佳酿,历史悠久。

绵山研究专家、文化学者杜国华:寒食清明节源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70年的历史。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当过西河郡太守——西河郡便是后来的汾州,是绵山的父母官。杜牧年轻时,来并汾古道壮游,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并促成唐朝的寒食清明节假日增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

上海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中国武则天学会副会长赵剑敏:通过对杜牧诗文、资料的研究可知,对并州(太原府)地理、人物、军事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浓厚的情结,而汾阳则是并州重要之县。我认为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指的应是汾阳的杏花村。

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高春平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唐朝是中国白酒文化高度发达兴盛时期,也是汾酒第二次走向国际市场的巅峰时期。晚唐大诗人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让杏花村汾酒再度扬名四海,成为千古传颂的赞酒名句。

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杜学文、山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中元,山西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志超、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宋建平等专家,汾酒集团总经理、汾酒厂股份公司董事长谭忠豹、汾酒厂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等汾酒高层领导,汾酒集团文化总监、汾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柳静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六个省市八所高校、社科院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新闻记者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责编:董菁、朱传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