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聚焦论坛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探寻“独角兽”企业生存现状

2018年04月19日23:42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李彤)近期发布的《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不仅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更将有关“独角兽”的讨论推升向新高。当前“独角兽”企业的生存现状如何,哪些领域发展空间更广阔?

针对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筛选标准,《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将其定位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获得私募投资并未上市,且企业市值找过10亿美元。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增至164家,新晋62家,总估值达6248亿美元;76.2%的企业分布于高新区,超过84%的企业聚集于“北上杭深”;共分布在18个领域,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最多占比20%,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最高占比25%。

在日前举行的“2018独角兽投资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层次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给“独角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营造了更适合生长的市场环境。

针对“独角兽”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务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针对个人消费者(C端)的市场经历快速发展,长尾效应不断迭代,相关产业增速放缓,从“野蛮增长”转向“精细耕作”。他认为,获客成本高、流量入口集中等,是C端市场现阶段面临的情况。“数据显示,旅游平台的获客成本在1000元/人,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在1000-3000元/人、医药电商从2014年至今获客成本上涨了10倍。”

张立钧认为,相比而言针对商家(B端)的市场仍有不小提升空间。以上市公司为例,针对B端的服务企业在市值和数量上占比较低。未来,具备客户全维度、服务泛行业化、技术创新转型潜质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B端发力成为“独角兽”。

记者梳理发现,还有一批“含着金汤勺”由平台型企业孵化的“独角兽”企业出现,例如阿里巴巴、平安集团、小米公司等平台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为内部孵化出的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但当前,资本的追逐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独角兽”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向大平台“抱大腿、攀亲戚”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业内人士坦言,要警惕过热投资和过高估值变为“击鼓传花”,防范一些企业伪装成“独角兽”扰乱市场。投资者在财富管理过程中,要谨慎投资避免盲目追逐“独角兽”概念而带来的损失。

(责编:董菁、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