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80岁老人卖房买药 不惜与子女反目!一只黑手伸向了咱爸妈

2018年04月28日08:22 | 来源:央视财经
小字号
原标题:【关注】80岁老人卖房买药,不惜与子女反目!一只黑手伸向了咱爸妈…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骗子们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工具骗取受害人信任,最终把黑手伸向他们的钱袋子,而独居的老人更是骗子的主要目标。最近重庆的张奶奶就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神医,号称华佗再世,没想到一步步掉进神医的陷阱。

17.5元卖238元 高达323人的犯罪团伙合力行骗老年人

耄耋之年的张奶奶,最近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这位来自上海的国医,号称是华佗再世。这位大人物经常主动打电话来跟张奶奶聊天,最初张奶奶对这个国医的真实性将信将疑,可是就在收到国医给她寄来的一本书之后,老人彻底被洗脑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活到100岁不吃药》,虽然印刷的价格是48元,而实际上张奶奶是免费拿到的,老人家年事已高,有个老毛病,腿痛、行走不便,多年以来一直求医问药,希望治好这个顽症。

受害人 张奶奶:美国研究的一种白藜芦醇,这是长细胞的,有了这个药后,病就能好。

这些所谓的知识,都是张奶奶从这本《活到100岁不吃药》的书里学习到的。

受害人 张奶奶:书上说的怎么不相信呢?我这个人就相信书,书上说的都要相信。

张奶奶开始和这个大人物以兄妹相称。对这个从来未曾谋面的大哥,老人是毫无保留信任。而大哥则以关爱式的语言电话问诊,慢慢地,张奶奶稀里糊涂地把毕生积蓄全部拿来买药了。

重庆市巫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尹少军:他就说他这个产品值七千多块钱,你现在打进这个电话,我们也认识了,也算是个缘分,你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那我给你减免,给一点优惠政策,国家补助一点,给你3500块钱或3600块钱卖给你。

在张奶奶订购药品之后,对方通过快递公司将产品发送给受害者,货到付款。本来张奶奶只买了一种产品,可是在快递那里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产品,有葡萄复合汁,有温补气血口服液,要一起卖给张奶奶。

张奶奶毕竟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强卖的举动让老人很是排斥,而且这个新的产品三千多元的价格,也着实不便宜。

重庆市巫溪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张彦强:老太太当时就不要这个药,不要了以后对方电话里面,这个所谓的教授就跟老太太说,如果不吃这个药,老太太肯定是有问题的,可能就是说你这个是找死。老太太听了这个以后,第一是心里害怕,第二也是出于对这个教授的信任,就说那就买这个药吧。

就这样,花样百出的产品,一次又一次疗程,张奶奶的3万多元积蓄都落入了骗子们的腰包。此时骗子又开始玩弄新花招了。

张彦强:这个教授说,他们有一个先进的仪器,可以通过人体的毛发进行全身体检,体检以后就跟这个老太太说,她的病情很严重,但是他们有一个特效药,可以治疗她这个病,她当时就打算把房子卖了。

幸好,卖房事情被张奶奶的女儿知道了,这下当女儿的急了。2017年7月4日那天,张奶奶的女儿强行带着母亲去公安局报案,但是张奶奶依然固执地认为是子女不孝,不愿意花钱给她看病,甚至拿拐杖打了女儿。

受害人张奶奶的女儿:我们就发觉她上当受骗了,就不肯给她钱,结果她就把房产证拿去,请邻居把房子卖了,准备来买药。

老人把子女的劝导误会成为不孝,她心里就认准了这个神医大哥。而就在母女反目的时候,这天张奶奶又接到了大哥的电话,结果发现电话里的声音变成了陌生人的声音。老人终于发现了猫腻,可对方浑然不觉,还继续演戏,说自己就是大哥。

张奶奶:我说你声音怎么跟往常不同呢?对方说昨天晚上为了研究我的病,凌晨四点才去睡,感冒了。

直到这个时候,为人正直真诚的张奶奶终于明白过来,和她打交道的分明就是一帮骗子。

警方了解到,老人最开始是通过小广告上的一个400开头的电话号码拨打骗子公司。400的号码一般是属于集团号码,因此这个教授应该是一个团伙。随即警方组织力量进行了侦破,发现这个诈骗团伙规模庞大,跨越重庆、广州、漳州、洛阳四地。2017年11月14日上午,警方同时在四地一举收网。

重庆市巫溪县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中心民警 王俊翔:成立了3.16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323名,捣毁诈骗窝点30个,破案两万余起 。

据调查,该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立公司,董事长赵某,四川省南充市人,生于1986年,大学一年级辍学打工,两年后,赵某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学会了中间的门道,决定出来自己做,2016年开始利用电商销售保健品。除了销售葡萄汁,公司还推销别的女性产品。

张彦强:当时我们抓获的时候,有一部分转做微商,他们这个群体是针对女性,但是男性如果去咨询也卖这个药。

男女通吃,包治百病,着实荒唐。而这些“药品”的销售价格,更是令人吃惊不已。17.5元的进货价,他们能卖到198到238元。

这些所谓的药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犯罪嫌疑人 陈某:我们是这个上游,上游有一个总包厂,发到我们的仓库,我们进货过来,然后再进行销售。

记者:在正规的药房或者大医院里边能够买到吗?

陈某:这个基本上都是独家的,外面买不到。

犯罪嫌疑人易某:其实这个就是一个保健品和食品,我们把它说成药物,把它说成能治病,其实是不能治病的。

而这些骗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空巢、孤独的现状和老年人套近乎,时机成熟了就开始让他们掏钱买东西。

大四男生冒充妙龄女大学生 微信红包诈骗没商量△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2017年9月,一名姓徐的年轻人,来到了江苏省常熟市东南派出所报警。称自己在网上加了一个名叫玫瑰精灵女孩的微信,对方称自己是女大学生,表现得非常主动,还提出了开房的要求。

凭空掉下来的一段艳遇,小徐内心十分激动。女大学生突然告诉他自己没有打车费,小徐二话不说,就发过去200元红包。后来女大学生又提出了几个要求,像充话费、见面好处费等,先后要了他1000多元钱。

为了能跟心仪的美女见面,对方所有的要求小徐都一一答应了。随后小徐来到了宾馆房间,等待这位美丽女网友赴约。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东南派出所副所长 尤德丰:徐某是在跟对方约出来见面后,对方一直说在路上,让徐某在宾馆里等,等到他把一千多块钱发过去后,对方就消失不见了。

在宾馆等了好几个小时后,小徐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被害人徐某: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三四千块钱,好像后来也没见到面,我感觉这个事情有点蹊跷,不太对劲。

警方介入后发现这并不是个案,就在小徐报案前两个月,有人也被这个网名叫玫瑰精灵的女大学生骗走了8000多块。

民警查看了涉嫌诈骗的微信号,上面的女孩大约二十多岁,面容姣好。朋友圈的状态也一直在更新,时不时发一些自拍照,看上去跟爱美的年轻女孩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民警调查后发现,微信注册的个人信息是空白的,头像到底是不是本人还不能确定。这个叫玫瑰精灵的女孩,往往都是没聊几句就直奔主题,全程没有过多交流,要钱的理由有打车费、充话费、开房费等五花八门。

侦查中民警发现,这个微信号的钱最终都转到了同一张银行卡。银行卡的登记信息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宗某,而且是一名男生。

宗某与微信里的那名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团伙作案的可能?民警立即联系了学校,并对这名叫宗某的男大学生以及身边的人进行暗中走访。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东南派出所副所长 尤德丰:在暗地走访,问问有没有宗某这个人,他们说是有这个人,而且是品行是非常好的。

根据校方工作人员确认,微信里的那名“女大学生”,不是该校的学生,而涉案银行卡的办卡人宗某,却是这所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随后民警将宗某传唤到派出所调查,在宗某的身上找到一部手机,里面登录的微信号头像正是那个叫玫瑰精灵的女大学生。随后民警发现,宗某的诈骗规模还远远不止报警的这两起。

尤德丰:从侦查到起诉这段时间,我们掌握的应该是有三四百人报案。

宗某交代,他从大一开始就在网上冒充女大学生进行诈骗,骗取的赃款总数多达十几万元。而让警察更没想到的是,宗某在学校是理科学霸,他参与的课题研究项目,曾经拿到了江苏省一等奖,案发前正在参与全国评奖。

一个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有着大好前程的人,为什么会走上诈骗的道路呢?原来宗某上大学第一年时,微信里就开始流行一种抢红包的游戏。为了能抢到更多的红包,宗某在网上找到一名面容姣好的陌生女子照片,作为自己的头像,果然引来了不少男士主动加他,逢年过节还会给他发红包。

渐渐地,主动加宗某为好友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但遇到最多的还是一些心术不正、有企图的人,这让原本只专注于抢红包的宗某开始觉得,这是件有利可图的生意。

犯罪嫌疑人宗某:他们基本上都是有家室的人,我觉得他们加我肯定就是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为了那些事情。

宗某一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独处的时候实施诈骗,当一个微信号已经加满五千人后,他又注册了一个,用两个微信号同时进行诈骗,对方对他的身份产生怀疑时,他都能轻松应付。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六中队 民警 徐泽伟:只有对方问起的时候他才会讲,我是学生,我今年是大几,你要不相信我,甚至我可以把我现在的地址发给你一个定位,或者是把我的学生证给你看。

宗某说每一次诈骗完,他都在要最后奉劝别人一句,这么多年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犯罪嫌疑人宗某:我就说你有家室的人不要在外面这样,我说这样的话,家庭迟早会破灭的这个意思,然后他就说好吧,他说我谢谢你。

宗某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正义的勇士,在网络世界里惩罚和拯救别人,法律意识淡薄的他,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

宗某:但我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这个事情触犯到了法律。

宗某说自己之所以能在几年间一直诈骗,却没有被抓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上当受骗的人都是“哑巴吃黄连”。而对金钱的无限贪婪,也让宗某一步步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宗某:这个事情确实是我自己做错了。我现在年龄二十二,可能我最美好的几年都要在这边度过。但是我觉得我出来之后,肯定不会自暴自弃,相反法律意识更强,任何触及法律的事情,我都不会在碰了 。

半小时观察:提高警惕 防患未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子银行以及通信业的迅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犯罪分子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汇款或转账。面对无孔不入、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怎样防患于未然呢?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微信的信息,无论对方聊什么,只要提到要钱,那您一定要提高警惕。

(责编:董菁、朱传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