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通讯:一位耄耋老人的“植树记”

杨杰英 袁泉
2018年05月13日18:2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通讯:一位耄耋老人的“植树记”

通讯:一位耄耋老人的“植树记”

  胸前戴着红色党徽的石双砚。实际上,这枚党徽自他80岁入党时戴上后就从未摘下。 焦宇 摄

  中新网太原5月13日电 题:一位耄耋老人的“植树记”

  作者 杨杰英 袁泉

  35年前,这里遍地荒芜,黄沙遮日。

  35年后,这里满山遍绿,松柏苍翠。

  石双砚在90岁之后,还保持着一年至少补种200棵树的频率。 焦宇 摄

  一位耄耋老人和自己的老伙伴们,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让一座荒山披上绿装。

  “我们都是60多岁的人,在家闲不住,想要做点有意义的事。”1982年重阳节的那一天,60岁的石双砚做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植树造林”。这让他在此后的人生中,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有着2000多年的采煤史,一座“生活在煤堆上的县城”。

  近年来,阳城县共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1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其他造林1.23万亩。 杨杰英 摄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挖一锹少一锹。”作为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原第七生产队队长的石双砚说,“我们想利用村里的荒山野坡,植树造林,为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

  1982年的冬天,以石双砚为队长的11位老人自发组成林业队,他们中间当时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60岁,平均年龄69岁。

  身背水壶干粮,他们扛着铁锹镐头走进荒芜的苍龙岭。在山上向阳的地方,他们自己动手利用树枝和石块筑起了一个简易住所,取名“安乐窝”。在这里,他们扎下根,开始义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石双砚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将种树坚持下去,让更多人感受绿色的魅力、青山的美丽。” 焦宇 摄

  蕴藏着丰富地下资源的苍龙岭是座石头山,寸草不生,土层不到50厘米,要想种树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

  石双砚面对望不到边的山岭,心里犯了难。但他和队友没有放弃,埋头苦干两年,种了200亩刺槐。

  为了激励后人,郭峪村勒石碑记,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 焦宇 摄

  然而,苍龙岭的土质不适宜种刺槐,存活几率微乎其微,需要换树种。此后的半年时间里,石双砚白天上山开荒,晚上四处求教,自学培育树苗的技术。

  “苍龙岭上种下的松柏树苗全是我培育的。”石双砚说道。为了给树苗浇水,他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山下担水,一天跑好几趟。

  这么多年,石双砚带领大家自费开荒整地,挑肥担水,选种育苗,科学栽种,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植树方法。他们虽年事已高,但种树的热情未减。

  石双砚的“植树计”,感动了全村男女老少。上千名群众积极主动投入义务植树造林的行列。100天的时间里,他们在沙石板上凿出了14万个树坑。

  为了激励后人,郭峪村勒石碑记,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种树时,胸前戴着红色党徽的石双砚,答道,“因为我是个共产党员。”

  实际上,这枚党徽自他80岁入党时戴上后就从未摘下。

  2004年,80岁的石双砚再次宣誓入党,圆了半个多世纪的梦。其实,这是他第二次入党。1942年,刚满18岁的石双砚宣誓入党,后来因特殊情况党籍证明被弄丢了。他的党关系也随之丢失,这成了石双砚心底的遗憾。

  “80岁入党不算迟,我觉得自己还年轻。”94岁高龄的石双砚腿脚利索,甚至在90岁之后,他还保持着一年至少补种200棵树的频率。

  如今,当年和石双砚一起种树的老年林业队只剩下石双砚一人。石双砚每天都会念叨他的那些树。“这片林子里的每棵树都是我的孩子,一天不见就想得慌。”对山上的每一棵松柏,他都了如指掌。

  “只要我还能动,就要将种树坚持下去,让更多人感受绿色的魅力、青山的美丽。”石双砚说。

  阳城县森林覆盖达到51%,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 杨杰英 摄

  在石双砚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植树造林工程中。

  近年来,阳城县共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1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其他造林1.23万亩。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5.8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8个百分点。在重点区域村庄,按照省、市村庄绿化任务,按每年10—50个小康园林村绿化任务,目前,全县已有200余个村达到生态园林村标准。全县森林覆盖达到51%,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3平方米。可谓是处处见绿。(完)

(责编:徐倩、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