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张卓元:改革开放40年始终沿两条主线展开

2018年07月04日08:3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共同推动的两条主线论不仅对1988—1995年的中期改革是有效的,对中国40年的经济改革也是有效的,而且符合新时代经济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两个重点推进。

张卓元说,1987年的10月到1988年的6月,当时的国家体改委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央党校课题组、北大课题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人大课题组等八个单位,就我国中期(1988—1995年)经济改革规划纲要分别提出报告。在由上百位经济学家对八家的改革规划纲要进行比较研究的研讨会上,最大的争论就是关于中期改革的主线究竟是什么?当时主要分为三派观点:第一个是以北大和中央党校课题组为代表,主张以企业改革为主线,第二个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主张以价格改革为主线来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第三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意见,主张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要两条主线共同推动。

今天看来,当时提出的两条主线论,不仅仅对1988—1995年的中期改革是有效的,而且对中国40年的经济改革也是有效的,中国40年经济改革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不断深化。

主线一: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第一条主线是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的重生和发展,私营经济的接踵而来,外资经济的引入和发展,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调整和改革,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是关于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前,是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1978年城市是国有经济,农村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在1957年被一扫而空,个体经济到1978年时,全国只留下15万人。改革开放后,个体经济的重生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1980年12月11日,温州一个女孩率先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到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当年底,全国从事个体经济的人数迅速发展到81万人。从1981年开始,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到1985年,个体经济从业者已经有1760多万人,发展到2016年时,已经达到8000多万人。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增添了活力。

第二,个体经济一发展,私营经济必然接踵而来。这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在个体经济发展以后,经营好的个体工商户就要求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经营项目,这就需要增加劳动力。那时也有大量闲置劳动力,所以雇工很容易找到。一些经营比较好的个体工商户就出现了雇工经营。国家刚开始对雇工名额是有限制的,而且在80年代对是否应该允许雇工争论纷纷。关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究竟怎么区分也争议不止。有人提出以8个人为界限,8人以下为个体经济,8人以上为私营经济。1988年开始允许领私营执照。1992年,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私营经济加快发展。1993年、1994年、1995年私营经济的发展增速都超过了50%。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个体和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1979年不到1%,增加到2001年的20%以上。

第三,外资经济的引入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开放主要是办经济特区,引进和利用外资。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从经济特区到全国利用外资逐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2年,全国外商投资的企业达到44万家,投资总额达到32610亿美元,在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中,60%投资到制造业,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相当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相当大程度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快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991年为120亿美元,到2014年达到100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1年的16.7%上升到2014年的46%。2011年,在工业部门的总资产中,外资所占比重达到24%,这些都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是中国相当重要的市场主体。

第四,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中国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1978年12月,安徽的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了包产到户的第一项协议,在中央和一些地方领导的支持下,包产到户从1980年初占生产队总量的1.1%上升到1985年底的15%。1981年6月,全国实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86.7%。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但是由于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国有企业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

第五,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公有制为主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在理论界和工商界存在两种差距很大的看法。有的理论界人士鉴于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增长,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甚至60%,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超过60%,对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贡献达到80%至90%,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已经被突破,主张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反,一些工商界人士认为,中国现实经济活动已经发展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他们建议把基本经济制度改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上述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的,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主线二:推进经济运行机制转轨和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条主线是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和改革。主要包括用市场来替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使其稳定健康运行。

改革开放是从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展开的,也是从逐步放开价格搞活市场展开的。上世纪80年代初,放开小商品和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后,这些商品很快就像泉水般涌流而出,大大改善了长期紧缺的商品供应。

1992年召开党的十四大,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13年的经验,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首先是价格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格改革走在各项改革前面。1985年起,中国价格改革以放开价格为主,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商品市场迅速活跃起来。1998年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出现了买方市场格局。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加快改革的重点转向资源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铁矿石等矿产品,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推开。到2016年全国97%以上的商品服务价格已经放开,剩下的3%限制在重要公共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方面。

第二,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放开价格就能形成市场。价格改革的大幅度推进为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91年,在价格改革大步推进的带动下,各类市场同步发展。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逐渐向市场主体转变,市场格局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三阶段,2002年到2012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发展成效特别显著。第四阶段,2013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争取到2020年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是关于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搞活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增强了,宏观经济管理必须跟上。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是施行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实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过冷的时候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革、价格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等相配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一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二是控制通货膨胀,还有促进重大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非常显著。最主要的标志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每年都是正增长的,而且40年GDP平均增速达到9.5%,CPI上涨率不到5%这样一个最佳搭配。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的,说明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成功的。

“两条主线论”符合新时代经济改革的要求

两条主线论符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经济改革要“两个重点”推进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谈到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产权制度的完善,包括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非公有经济的财产权,有效防止国有资本的流失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有制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这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未来继续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按照十九大报告所说的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班娟娟 牛万星)

(责编:覃博雅、董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