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院士专家共论老年健康与老年病学

2018年11月06日08:37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医疗创新与健康促进,多位院士和医学专家共论老年健康与老年病学

11月3日至4日,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与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和糖尿病医学研究中心(眉山)联合承办,云鹊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老年健康与老年病学大会·眉山》在四川省眉山市会议中心盛大举行。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30年我国将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老年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慢性病、老年病人群日渐增多。为此,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黎健会长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以“医疗创新与健康促进”为主题的眉山大会,把握老年病与大健康的本质特性,围绕老年病防控新理念和新技术、衰弱与退行性病变、智慧医疗、衰老基础与转化医学等内容,着眼于新的理论、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采取主题论坛与精准化的专题分论坛相结合、学术探讨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老年健康特别是老年病进行深度解析。 王陇德、魏于全、童坦君、陈润生、李蓬等5位院士和国内外著名老年病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专家出席并作精彩讲座。

王陇德院士:将 “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 的建立落实到实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主题为“中国脑卒中防控之路探索”讲座中透露,最近由王陇德、王安、王辰、朱高峰、刘德培、樊代明等80位院士联名建议开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建议政府引领全国开展“30岁以上知血压”行动,同时建议在卫生系统内广泛开展“脑卒中救治适宜技术普及”行动(包括溶栓、取栓等)。

据了解, 我国积极开展“中风预防/筛查门诊”和“卒中随访门诊”建设,脑卒中防治系统从2009年启动以来,已经初步建成省、市两级脑卒中防治体系,至2017年,我国有245家基地医院开设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有28.1万人通过绿色通道受益。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至2020年,完成覆盖全国的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构建脑卒中防治区域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即全国范围内建立涵盖 “初级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和“高级示范卒中中心”三级的中国卒中中心技术服务体系,将 “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 的建立落实到实处。

魏于全院士: 80%的重大疾病与衰老相关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一个人可以避免不得癌症,但衰老却不可避免,从漂亮的小女孩到老奶奶,自然规律使然。” 中科院院士、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指出,80%的重大疾病与衰老是相关的,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等都与老龄化有关。他在题为《生物技术在抗衰老上的应用进展》的学术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国际生物技术在抗衰老各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他们的各项研究与应用成果。据介绍,在魏于全的担纲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经建立了从基因发现到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治疗等一整套关键技术平台,并形成高度整合及相互关联的“技术链”。

李蓬院士:“脂代谢、肠道菌群与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提出了营养膳食通过肠道菌群调节生理活动的结论。她认为需要整合营养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代谢和肠道菌群研究)和临床治疗,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及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与监管等,她指出这些都是营养治疗方面重大的科学问题。做为生物学家,她强调“营养成分分析、替代药物、减轻负担、造福社会”这样的工作和研究还任重道远。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已做为国家的重大专项开展起来了

“肿瘤这样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知和预防的。甚至当人一出生,就能知道他自身存在哪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大数据、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的讲座中以美国影星朱莉主动切除乳房为例,说明通过破译自身遗传密码,可精准预测和精准治疗,从而提前终止癌症的发生是可能的。

“基础大数据,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是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的几个热词,陈润生院士在报告中探讨了它们的来源和关系。 指出近30年在生物医学领域一定会载入科学发展史册的划时代重要进展的就是人类第一次破译了自己的遗传密码,由此推动了当前一系列健康科学的重要发展。

我们的遗传密码结构很简单,它就是一条线,线上只有四个字母。可它又很复杂,它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命从小长到大,决定人们一代传一代。陈院士将两个手臂张开,做了一个表示很长很长的手势说:“它的复杂就在于它特别长。”

陈院士告诉大家:我们的遗传密码是3乘10的9次方,如果你现在花三、四千块钱,将自己的遗传密码在测出后输入到自己的电脑里去,即使每天输入555000个数据,你也需要连续不间断地输入十五年,才能把自己的遗传密码全部完成储存。可见,它有多长。

他说,如果能读懂这些遗传密码, 我们就可以从分子上知道自己身体哪儿好,哪儿有危险,哪里将来可能导致肿瘤,这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进展。

遗传基因密码的发现导致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果:它使得生物医学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遗传密码被破译后,描述性的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医学研究,也由此展开了精准医疗研究。当前,精准医学已做为国家的重大专项开展起来了。

精准医学是被各国领导人所力推的,这是因为从当前以诊断治疗为主,过渡到精准医学时代,以健康保证为主的精准医学必将推动大健康体系发生质的变革。

陈院士指出,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孕育巨大市场空间。他详细介绍了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

 中国科学院童坦君院士在作题为《核仁应激与衰老》的报告

 图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黎健副主任正在作题为《器官衰老的预测与干预策略》的报告

另外,新加坡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科林斯·图尔特所作的《核外周早老突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所作的《中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与管理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翁建平所作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现状和互联网特征、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田小利所作的《遗传、代谢与寿命决定》、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董碧蓉主任所作的《老年医学科临床营养管理指导意见》等主题报告,也引起广泛关注,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责编:董菁、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