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合肥经济呈现“温暖的亮色”,有哪些启示?

2019年04月06日19:45 | 来源:红网
小字号
原标题:合肥经济呈现“温暖的亮色”,有哪些启示?

人们常说,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今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黑天鹅”“灰犀牛”也不时冒头。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这样的“大课题”下,合肥的经济却呈现出了“温暖的亮色”,老百姓打出的“高分”,同样给了“合肥答卷”,以温暖的注脚。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说,合肥的发展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的一个体现。2018年,我们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育新。生产总值7822.9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3%;财政收入1378.3亿元、增长10.2%。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位次保持前十左右。

央视财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8-2019)》面向10万中国家庭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通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五个维度的37项指标对全国百姓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打分结果70到100区间算为高分段。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美好生活指数为112.10,高于全国平均美好生活指数102.75。合肥的美好生活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排名前十。与合肥一起成功上榜美好生活城市的还有南京、长沙、广州、昆明、呼和浩特、重庆、海口、郑州、银川。

合肥何以能交出如此“温暖的答卷”呢?透过老百姓给合肥评出的“高分” ,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影响幸福感因素来看,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是合肥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大调查发现,合肥市民幸福感较去年提升12.27%。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中的排名从去年的第十一位提升至今年的第六位。 从老百姓给合肥的“评分”来看,“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 唯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很显然,合肥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是合肥人民奋斗出来的。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感受合肥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是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高度。合肥聚焦“四个一”创新平台,扎实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拉开滨湖科学城建设框架,在大装置集聚、大工程建设、大平台拓展上加力突破。大装置集聚,持续提升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现有大科学装置功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工程顺利开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正式成立,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预研有序推进。大工程建设,量子创新院、中科大高新园区全面建设,安徽创新馆、离子医学中心、类脑实验室、中国声谷等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大平台拓展,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聚力支持清华公共安全院二期、合肥北航科学城、合工大智能院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积极推动中科大先研院等完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去年,合肥创新成果密集涌现,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4%、居省会城市第2,主要创新指标均位居省会城市前七,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

二是以产业创新夯实发展厚度。合肥坚持以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合肥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实现了革命性变化。战新产业集聚壮大,战新产业年均增长近30%,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6.9%。新型显示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京东方10.5代线正式量产,站上平板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驱动芯片实现“合肥造”;智能语音基地入列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科大讯飞中文语音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华米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保持国内领先。未来产业创新突破,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量子通信、大数据、未来经济网等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产业成为千亿,家电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提速增量,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生产总值,多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加速壮大。

三是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宽度。合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融入全球开放体系。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四港三区一平台”八大开放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去年,合肥中欧班列开行182列、增长1.6倍;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促进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协同、深化创新协作、构建统一市场、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协调机制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融入。特别是加入G60科创走廊,共同发布《松江宣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培育优质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积极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都市圈七城市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41%和43%,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比达到57.9%、55.7%。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圆满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国际徽商大会等重要展会。

四是以改善民生彰显发展温度。合肥坚持民生至上,围绕“七有”要求,实打实办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面提升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近五年,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0多所、中小学180多所,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近20万套,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超过800个,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连续三次捧得“长安杯”,合肥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节节攀升。(唐学伟)

(责编:任妍、杨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