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去年营收增长40.52% 异地复制进入收获期
“有人说华夏幸福出了河北有些功夫可能就施展不开。但去年,无论财务还是产业指标,我们在外埠的实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近日,华夏幸福董事、联席总裁赵鸿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异地复制进入收获期,经过一年“水逆”,招商团队、收入结构、融资情况也有所改善。
据管理层透露,华夏幸福未来也将探索综合不动产的新业务领域。
营收增长40.52%,外埠业绩进一步提升
年报显示,2018年,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837.99亿元,同比增长40.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46亿元,同比增长32.88%。收入占比上,环北京以外区域实现收入257.07亿元,同比增长82.80%,占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的比例由上一年度的同期23.72%提升至30.82%。
报告期内,新增签约企业702个,新增签约投资额166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环北京以外区域新增入园企业501家,新增签约投资额1406亿元,同比增长51.84%;新增产业服务收入238.92亿元,其中环北京以外区域新增产业服务收入126.78亿元,同比增长316%。
业务范围上,华夏幸福全面布局了15个都市圈,新增签署PPP项目合作协议18个,全部为环北京以外区域。
以溧水产业新城为例,华夏幸福结合当地特色,规划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和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我们全国产业集群的布局,每个都做了专项研究。” 赵鸿靖表示,包括核心城市的能级、外溢程度、产业适配性、企业成长延续性等方面,华夏幸福对产业新城的操作在不断完善。
“公司主营业务在环北京以外地区的快速突破,充分印证了公司产业新城模式的可复制性,彰显出公司高质量快速打造产业新城的能力。”华夏幸福在年报中指出。
此外,2018年,华夏幸福招商团队完成了产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开启“科技驱动、精准预判”的招商新模式,目前在汽车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内已经做到了全覆盖。“从陌生拜访到展会拜访,再到今天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招商做辅助,大数据带来的提升尚有空间。” 赵鸿靖说。
商业方面,截至2018年末,华夏幸福拥有超过100万平米的运营面积,整体租金收入同比涨幅85%;城市运营方面,共运营44座市政厂站,包括污水处理厂、供热站等,整体运营面积超过5800万平方米;住宅方面,在入驻的13个区域中市占率超40%,物业管理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
降费增效“防风险”
华夏幸福董事会秘书林成红在采访中将公司2018年的核心工作归纳为两件事:引入中国平安为二股东和“防风险”。林成红介绍,华夏幸福“防风险”动作包括节流开源,除了降费增效、控制拿地支出,还主动应对金融政策的变化,控制有息负债增速,严控融资成本,主动去杠杆,保障公司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年报显示,华夏幸福充分利用境内债券市场,持续拓展海外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产品,其中发行公募债120亿元,私募债46.1亿元,短期融资券50亿元,全年共发行13.7亿美元海外债券;银行授信保有量高,截至年末共有银行授信3683亿元,已使用605亿元,剩余额度3078亿元。
2018年7月和2019年2月,华夏幸福引入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以约180亿元持股25.25%,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其融资性净现金流转正,截至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473亿元,比三季度大幅增长25%,覆盖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1.8倍。
“引入中国平安,也带来了股东、董事会、业务和战略四个方面的变化,”林成红表示,新的管理团队给了华夏幸福良性改善,目前经过短暂的调整,公司已经回归到正常的经营逻辑上。“人到位、钱到位意味着接下来业绩的释放。”林成红说。
实际上,2019年第一季度,华夏幸福营收比上年度末增加8.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29.61%,扣除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了38.26%。
预判市场三大趋势
经历2018年,华夏幸福从资金与业绩的重压中解放出来,但如何长远发展依然是挑战。在年报的致股东信里,华夏幸福预判,未来新城业务将迎来空间都市圈化、运营精细化、地产金融化三大趋势,其整体业务也随之调整。
华夏幸福表示,在城镇化迈向都市圈化的战略机遇下,公司将坚持都市圈布局,坚持做强产业新城业务,并结合新趋势,发挥公司资源优势,开拓新领域、新模式、新地域。
基于此,华夏幸福在年报中表示,将在传统重资产模式的基础上,加速开拓轻资产模式,轻重并举。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以资产管理输出的模式,快速切入市场,并逐步探索其他市场化模式,如基金模式、资产证券化模式。
同时,在做强产业新城业务的基础上,探索开拓产业新城以外亦属于综合不动产的新业务领域。增加商业地产及相关中高端住宅业务,如写字楼、商场等;并对康养、长租公寓等新型不动产业务保持探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