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出海”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近期,国剧出海传来捷报。7月1日起,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陆续上线海外多地,除了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更在Viki、Amazon和Youtube以“付费内容”形式登陆北美地区,这是出海国产剧首次进入包月付费区。国剧开始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国际买家一改观望心态,未播先购、同步上线成为合作的优选模式。这种变化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影视行业国际化水准逐步提升,国剧“出海”已从影视行业合力攻坚的难题,成为大体量国产剧多元发行的“必选项”。从《生活启示录》《鸡毛飞上天》《小别离》等现实题材佳作在海外多国走红,到《长安十二时辰》《琅琊榜》等传统文化题材在国际流媒体网站热播,国剧以稳增的输出数量、多元的创作类型和质量突出的排头作品,培养了规模初具的海外市场。
不过,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国剧“出海”暗藏的文化隐忧也不可小视。相对于国内剧集播放部数及进口剧集数额,国剧出口数额占比不大,还没有积累起相对固定的海外消费群,在海外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有限。尤其是在近一两年来,虽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质作品是国剧“出海”的领头羊,但也有部分缺乏文化底蕴、偏离现实生活的“悬浮剧”夹杂其中。这些作品或单纯追求“爽感”,或一味渲染“甜”“虐”,或仅仅把“中国故事”图解为一些简单粗暴的情感故事,如若过度输出,不仅无益于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文化误解。
影视作品无论是服务国内观众还是面向海外市场,都要完成经济层面和意义层面两个循环。具体到国剧“出海”而言,一方面要积极提高发行能力,完成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的跨越;另一方面要做好作品甄选,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就目前现状看,发行层面的壁垒逐步打通。近两年,国剧通过渠道拓展、合作模式探索,开始从“出海探险”走上了互通有无的正轨。但就实际落地的反馈情况而言,什么样的国剧出海,才能吸引更多海外剧迷,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进而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影视之窗,从业者还处在摸索中前进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近日在海外视频网站引发追看热潮、剧迷纷纷评论催更新的《长安十二时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起初吸引海外观众的是该剧的电影质感。小到根据残建遗址和唐代建筑资料设计的花萼相辉楼的置景,草木染料染制的服饰,请专业人士还原、以备各类宴会拍摄使用的十数种大唐糕点,大到导演对于长镜头的纯熟运用,以及拍摄217天的大体量制作,这部以大唐盛世的长安作为背景的作品,营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中国古代盛景,使海外观众赞叹不已。随着观剧的深入,紧凑的剧情主线之中所蕴藏的厚重文化、从容姿态逐渐变成了人们评论的新焦点。这个讲述守护长安不受危局所困的故事,以“家国情怀、担当履责、道义信守、重道守礼、教化传承”为核心的精神脉络铺陈开来,传递出主人公“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等质朴愿景,描绘出中华民族由古及今、共融共通的质朴民族基因。可见,表面的奇观化展示只能吸引一时的目光,真正征服世界观众心灵的还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底色。还有一部戏再现一个时代众生相的《北平无战事》,被Netflix购入海外播出权后“一刀未剪”播出,获得无数好评;热销美、日、韩的《琅琊榜》凭借根植于传统精神的人物塑造,在海外取得良好口碑;《小别离》深刻对焦家庭教育问题,在蒙古国播出获得同时段收视第一的成绩……五千年的历史赋予国剧以独一无二的厚重瑰丽,新时代的火热生活又给创作带来无限活力。这些作品中涵盖的价值理念,正是能激发海外观众思想共鸣的契合点。
国剧“出海”正是顺风而行之时,要将这“出海”之路走得长远,“敲开门”后还需“走得正”,这样才能打造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文化影响力。我们还需从顶层设计出发,强化标准、遴选精品,让更多优质国剧担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责。
(作者:卞芸璐,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