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炼成

记者 屈凌燕 杭州报道
2019年10月21日08:02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专精特新”小巨人如何炼成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浙江通过鼓励支持“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发展小巨人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改和平台化服务为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增智力”,创造更优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不仅成为浙江经济的“基本盘”,也成为抵御经济风险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力量。

  瞄准“隐形冠军”

  在船舶、核电等领域的建设中,密封件属于关键“小零件”,曾被国外公司垄断达半个世纪。今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参与的“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从记忆钢材、石墨垫片到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天生密封件励行根团队从材料起步,30年磨一剑。研发缺乏数据支持,就自己投入搞实验室;银行欠款7000万元,举步维艰时却拒绝了外企几亿元的收购“橄榄枝”……“一旦认准方向就坚定走下去”,靠着这份锲而不舍,天生密封件终成“小巨人”。

  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持续8年投入2.2亿元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减速器,终于打破国外垄断,给机器人装上了国产“肘关节”。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技术壁垒最高,成本占比也最高。“掌握了核心技术,这类产品将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应用广阔,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董事长岑国建说。

  日前,国家工信部公示第一批24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中浙江19家企业。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判断、对行业高端的发展追求,创新驱动力促使浙江中小企业更加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一环。

  为梯度培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雏鹰行动”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万家以上,净增“小升规”企业1万家以上,入库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000家以上,产生隐形冠军企业200家左右。

  降低“试错成本”

  面对不断增长的各种成本和不断提高的品质要求,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是世界难题。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试错成本和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转型找死”的境地。

  在“中国轴承之乡”新昌,轴承行业是当地的民生行业。一面是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多端,一面是产业链下游企业如汽车、家电等市场需求不振,新昌轴承行业在突围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找到了“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驱动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新昌模式”。

  作为浙江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试点县市”之一,新昌在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选择以轴承行业为试点,由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开展企业数字化制造应用改造的“百企提升”活动。参与数字化技改的新昌轴承企业普佑科技,在厂房、设备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产值从实施前2016年的3200万元,猛增到2018年的7100万元,增长了121.8%、利润增长了168%;沛斯轴承的设备综合利用率从2019年1月份的48%提升到5月份的63%;斯菱股份的服务响应时间从60分钟提升到20分钟,提升300%。

  新昌轴承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初明介绍,除了产出率提高、能耗降低等从科学管理中获得的效益,行业云平台还利用生产线产量数据计算需求量,为中小轴承企业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购和精准配送,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解决大批量采购周转资金压力。

  目前,这一模式在浙江全省推广,如长兴市纺织与印染,永康汽配和金属加工,慈溪小家电,乐清低压电气行业……尽管面临工业下行压力,但是浙江智能制造的步伐还在不断加快。上半年,浙江省重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投资842.3亿元,达到全年目标的56.2%,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9894台。

  着力“深度融合”

  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在寻求产学研合作时,乐清市委人才办就牵头通过研究院资助、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政策支撑,促成其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金石)纳米材料合作实验室。如今,由该实验室研发的易揭盖产品已经实现规模生产,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在国内外展销会上成为焦点,收获大量订单。

  根据新一轮“浙江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9年,浙江将通过改革育小、创新强小、金融活小、服务暖小、聚力扶小等系列举措,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8万家以上。其中,新增八大万亿产业小微企业5万家以上、进出口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3500家、“个转企”1万家以上,加快形成“小微有活力、民企有实力、发展有动力”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如何用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下一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认为,其间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投资回报周期长、转换成本高,或者缺乏数字化技术、资金、人才。二是行业大数据平台缺失,企业间数据的交换、融合尚在初始阶段,政府公共数据面向企业开放的程度还不高,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程度不深,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驱动产业升级路径。

(责编:邢郑、庄红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