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有机农业 绿意浓浓

王 卉
2020年02月04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萱华水库有机水稻种植中心,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耕作。
  林祖贤摄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图为游客在当地采摘樱桃。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立足生态优势,聚力发展有机农业。截至2019年9月,南阳市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35万亩。图为农民将采摘的金银花交给收购企业。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

  江西省吉水县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助推发展智慧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图为农技人员正在纹络式温室育秧苗床查看稻秧生长情况。
  廖 敏摄(人民视觉)

  安徽省合肥市流荇蓝色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有机蔬菜。
  徐 勇摄(人民视觉)

  一种能让土地和食物越来越健康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业正在各国流行起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健康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利用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性。最近20年来,中国有机农业实践者不断开拓创新,使全国有机农业的耕地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有研究指出,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年均增速将达20%-30%,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困境和觉醒

  现在北京凤凰耕读书院上学的二年级学生李培浩,来自广东茂名化州市的乡村,曾在村里做了三年村长和两家村集体企业的董事长,与村民一起募集过数千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图书馆、幼儿园、小学、村集体企业、合作社、污水处理站等,村子成为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榜样,他本人也当选为化州市人大代表,被大家认为是成功人士。

  “但我自己感觉是不成功的!”李培浩对笔者说,“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壤严重退化,香蕉都长不起来了,这样的生活缺乏幸福感,是不可持续的。”

  乡村振兴必须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18年李培浩离开家乡和亲人,开始外出求学。他在20多个省市学习乡村建设期间,接触到了有机农业。“刚开始我对有机农业不感兴趣,认为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根本种不出农作物来,再加上村里的土地大量荒芜,种地亏本,都没有人愿意种地!”现在他学有所成,感觉很充实,也认识到发展有机农业、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村民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李培浩还在凤凰耕读书院开设的有机农业课程上,学习到了生物动力农法,认识到有机农业不仅仅是农业,更是一种哲学,特别强调土壤必须要健康,有了健康的土壤,才会有健康的食物,才会有健康的人!

  学习之后,李培浩协助父亲在老家用有机的方法种植蔬菜,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下一步李培浩准备带动全村进行有机农业种植。

  像李培浩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更严重的是,那些有大量农药、化肥、激素残留的食物,通过生物放大作用进入人体,造成消费者身体素质下降。“人们看到的最基本事实是——用工业化改造农业的短短几十年间,维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模式受到冲击,也造成农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如是表示。

  2.行动和实践

  贺建增是衡荣农业创始人,耕读大学执行校长,乡村振兴的先行者,祖籍山西省原平市西桥村。2004年,33岁的贺建增痛感故乡乡村的荒芜与衰败,做出决定:离开青春挥洒过的特区深圳,放弃从事十年之久的高薪IT行业,投身有机农业,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发山区资源。

  先期调研中,贺建增利用半年时间走过了山西40多个县、200多个村子,发现家乡的自然气候等条件发展有机农业十分有利,他还意识到,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凸显,人们对有机健康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都让他坚定了投身有机农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5年—2010年,在老家山西,贺建增探索出了“有机生态产业链”模式,实现了“有机农业不减产”。2011年,正式提出“衡荣有机村”概念,经过四年实践,2015年,建成了衡荣第一个有机村——山西省太谷县厚产村,该村村民在老支书杨丕凤带领下,于2015年率先做到了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不进村,实现了全域有机生产。2018年,他们全面推动实施全域有机农业,落地“三亲教育生态村”,实现了多个全域有机村。

  贺建增对全域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定位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轮作间作体系,保护自留种子,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激素、地膜等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投入品,将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现代无害技术(比如微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育种技术、耕作方法等)进行融合,形成低成本、可持续的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有机生态产业循环链。

  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王琳,从2014年开始种植两亩地酵素水稻,组织酵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发展到10亩,2016年30亩,2017年50亩,到2019年已扩展至近70亩,王琳与村民践行的酵素农业,不仅提升了水稻品质,亩产量也于2019年达到了1100斤,超过了同年的化学农业。

  2019年五常市经历了两次台风,当地采用化学农业方法种植的水稻大面积倒伏,减产严重。但他们采用酵素种植这种有机方式种植的水稻,在台风中几乎没有损失。

  现在,中国民间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政府也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一号文件中多次重点提到“有机农业”。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表示,10年后,中国有机农业规模将会达到1亿亩,有可能主导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格局。

  3.成效和趋势

  现在不少人对发展有机农业仍存顾虑:不使用化肥农药会减产。在贺建增看来,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做有机农业需要有完整的技术体系,是在传承传统农耕方式和农耕技术的基础上,再充分融合现代无害的农业技术,比如,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育种技术、耕作方法,形成完整的有机生态产业链,从而实现有机农业不减产。”贺建增介绍,2007年开始,衡荣农业开始引导村民种植有机中药材、有机杂粮,2010年、2011年种植面积曾达到2000多亩。2011年,风调雨顺,下木角有机旱作苦荞亩产量曾达到440斤,黑豆产量曾达到600斤,是有机旱作高产的典范。 2010年诞生第一户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农户。

  土壤健康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作物产量的基本保证,肥沃的土壤产量高、产品品质好。有机农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逐步修复土壤,把化学农业造成的土壤板结和被破坏的土壤微生态系统逐步修复。有机农业不仅提升土壤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化学农业与有机农业的不同在于,在化学农业生产中,肥料是直接作用于植物的,不太考虑土壤的健康;有机农业生产中,投入品一方面要考虑植物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土壤营养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平衡,同时,植物的代谢产物又反过来作用于土壤,这样投入品、植物、土壤就形成了三角平衡的关系。在这样的耕种方式下,土壤会越来越健康。

  近日,在山西长治举行的“共建三亲教育生态村”联合年会上,贺建增对笔者表示:“有机农业把杂草、昆虫、细菌看作是人类的朋友,不是敌人,给各种生物都留下合理的生存空间,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一体的有机生态产业循环体系,可以保护并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平衡,并且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益菌群来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影响。”

  长期从事有机农业研究与实践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告诉笔者:“我们只有用全域有机农业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以及生活区生态系统安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现实情况下,要求到具体的每一个人、每一行业、每一乡村生产单元、每一技术环节,都严格按照有机农业要求把关建设。”

(责编:邢郑、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