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工信部: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生产供应 满足全球需求仍不现实

2020年04月08日16:59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申佳平)“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增加紧缺医疗防控物资生产”,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提出的明确要求。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医疗物资需求,如何保障供应?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我国的物资供应能否跟得上激增的国际需求?应急医疗物资的储备效能如何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已迅速扭转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同时,我国千方百计为全球提供物资支持,但受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全球质量标准体系不统一等原因限制,满足庞大国际需求的能力有限。

他表示,以呼吸机生产为例,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的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即使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不太现实。

“四个体系”已扭转物资紧缺不利局面

黄利斌指出,工信部与医疗物资保障组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建立完善了“四个体系”,扎实组织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已迅速扭转了医疗物资紧缺的不利局面。

他介绍,“四个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工信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等十几个部门参加的医疗物资保障组,每日按照全流程管理,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调度指挥。二是精准的需求对接体系。与中央指导组及国家卫健委等每日对接汇总各地区各部门需求,特别是对湖北地区保障,按照“三天一滚动”的计划,精准安排生产保供工作。

三是全产业链生产保障体系。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措施,协调药监部门加快生产资质审批,支持企业转产扩能。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保障,针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派出驻厂特派员,帮助解决生产设备、原材料、运输等问题。四是灵活高效的收储调拨体系。组织国药集团等收储企业对企业生产物资进行了临时收储,搭建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

诸多因素制约我国医疗物资供给能力

当前,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国际订单激增。

黄利斌指出,我国是物资生产大国,面对全球疫情防控需求,我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迅速扩能扩产,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保障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企业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据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态势扩能扩产。”他表示。

但黄利斌同时指出,应该看到,面对庞大的国际需求,我国的供应能力存在不足。

他以呼吸机生产为例表示,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的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即使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不太现实。

此外,防护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质量标准、使用习惯等差异的制约。“我国防护服日均产量已超过150万套,理论上讲,满足国际市场需要问题不太大。但这些防护服是分别按照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不同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的,与进口国和地区的相关要求并不完全匹配。”黄利斌说。

据工信部对驻外使领馆电报的梳理统计,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目前,我国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

三方面提升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效能

黄利斌在会上表示,为做好国内医疗物资保障和境外疫情防控支持,工信部统筹做好国内重点地区的保供工作。与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对接,及时了解物资需求,在继续做好维持一级响应级别的京、津、冀、鄂等四个省份医疗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加强与12个指定航空第一入境点省的指导帮助。还将进一步加大各边境口岸和中等风险地区所在省份的医疗物资保供力度。

同时,工信部还将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组织企业做好生产和出口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帮助其他地区和国家,为全球疫情防控扩大中国制造的贡献份额。并组织指导重点医疗物资全链条复工复产。向企业印发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南,加强防护物资保障,继续组织指导重点医疗物资全链条复工复产。

在提升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效能方面,黄利斌透露,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更加突出生产能力储备和技术储备,确保及时统一生产、快速增产,加大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投入。推动防控药品应急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以及应急医疗物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强药品疫苗、检测试剂、高端医疗装备和防护用品的研发。

二是调整优化实物储备品类和规模。根据风险评估及时动态更新应急医疗物资分类和储备目录,科学调整储备数量,提高实物储备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统一储备体系。分级布局物资储备,扩大储备规模与资金投入,引导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扩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 

(责编:王仁宏、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