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持续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翔峰(资料图) |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对我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将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式文件,成为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真正起点。
一、要素市场化改革是重塑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已经由市场来决定资源配置,但要素市场仍受限于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障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其后果是经济结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和消费成本不断上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同时下降,唯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配置体制机制,才能解决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重塑经济持续发展动力,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生产要素配置进行了长期探索,党的十三大报告就开始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还包括资金、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垄断的或分割的市场不可能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效率。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报告对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要素平等竞争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方式等进行了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我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这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全局中处于战略性地位,是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素市场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意见》已形成完整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体系
《意见》提出建立一个体系、发挥两个作用、构建三个机制、包含五个重点要素,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文件。
“一个”体系是:建立一个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
发挥“两个”作用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三个机制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的要素价格机制,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组织保障机制。三个机制能够保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良好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获得要素,确保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个”重点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各要素市场都在加快发展,技术、数据这类“软要素”将大大拓宽生产广度和深度,对土地、劳动力、资本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渗透改造并使其释放新活力,这种重新组合形成各种要素价格引导要素流动和配置,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创造社会财富和优化经济结构。
三、五大要素市场协同发展推动形成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
(一)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是现代要素市场体系的两大推动力
我国生产要素从有形扩展到无形,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主导性生产要素,农业时代的土地和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工业社会以资本要素为主,并催生出技术、管理等更多要素。目前技术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合,技术正在逐步成为主导性要素。当然,随着信息经济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向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数据已经和技术等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随着我国转入创新驱动发展,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形成科技创新潜力,若干要素协同作用正在形成新的生产力。
(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将通过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新的市场活力
从实践看,我国要素市场成长发育很快,但各重点要素市场发展并不平衡,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例如市场未能在土地配置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户籍制度导致劳动力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建立;金融业的要素市场化发展相对稳健、整体推进有序,但存在金融供给失衡、资本市场未能完全有效配置要素资源。尤其是技术和数据市场发展较慢,未能适应相关要素市场发展的要求,也从宏观层面揭示了我国高新技术落后的原因。例如知识产权保护难和技术转化难阻碍了技术创新,数据保护和数据产权制约了要素市场发展。随着技术、数据这类“软要素”市场快速发展,将大大拓宽生产广度和深度,对土地、劳动力、资本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渗透改造并使其释放新活力,通过破除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形成各种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机制而形成的这种重新组合将有效引导要素流动和配置,聚合形成先进生产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创造社会财富和优化经济结构,激发新的经济活力。
四、改革与开放是构建现代要素市场体系的两条主线
《意见》坚持从客观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从方法论上看,改革是针对现行经济出现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从改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改革措施立足于破除要素高效配置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新的高效配置要素的体制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在于,即技术和数据要素起主导作用并聚合其他传统要素形成先进生产力,并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配置体系来提供制度保障。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人才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改革举措。
《意见》坚持建立开放型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大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有序开放和全球流动性,增强国际竞争优势。一是提供人才流动便利性,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二是有序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增强我国的金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三是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加大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力度。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发展离岸创新创业,探索推动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出口。
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现代要素市场体系的重要保障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对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次根本性调整,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市场准入退出等规则来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是明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方向,提出改革措施和重点任务,才能为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下非常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明确政府对要素价格、市场运行进行调控和监管,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技术、数据等先进生产力积聚,不断优化改革环境,确保统一市场建立,保证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积极构建本地各类要素市场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出台配套改革措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素市场化改革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大胆实践。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现代都市圈的统一开放市场、国资国企改革的“综改试验”,广东南海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浙江海宁的“亩产效益”、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金融”双轮驱动和打造劳动力和金融要素自由流动典型区域等探索。所有这些改革都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并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前行。
《意见》释放的重要信号在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根据改革思路,未来还会推出一系列指导意见和一些试点,比如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探索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出台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全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国际科技创内心合作新模式,制定出台一批政府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等。通过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和提高要素配合效率,持续释放制度改革的红利。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