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格局中乘风破浪

内销“求生”遇阻 义乌外贸企业练内功寻新机

申佳平

2020年08月27日07:58  来源:人民网

8月中旬,浙江义乌的外贸工厂里轰鸣声不断,走进厂房中,工人忙碌穿梭,紧张的生产正在进行。

“上半年落下的,下半年要补回来。”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里的外贸企业曾普遍面临订单减少、供应链受阻、国际物流不畅、成本上升等困难。作为“中国制造”的集散地,义乌在全球疫情中受到的纤毫影响都牵动着全世界品牌商和经销商的神经,“打满疫情全场”的义乌老板们,有的甚至亲自上阵一线,加紧着订单生产。

2020年8月14日,工人在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永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加紧赶制订单产品。(人民网 申佳平摄)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7%。其中,7月份外贸进口、出口继6月份以来继续保持双双正增长,外贸回稳向好、好于预期。

今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帮助外贸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寻商机,从中央到地方,有关财税、用工、供应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在继续稳固国际市场的同时,普遍开始把目光瞄准国内。“今年我们稳一稳,明年争取有突破。”多位企业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国内广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产业链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投入,在风浪中修炼内功,强健外贸、内销“两条腿”。

遭遇“闪电战” 出口转内销“求生”

“3月中旬,一个越洋电话打进来,迪卡侬告诉我紧急暂停出货。挂下电话,我就觉着大事不好了。”浙江高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智慧告诉人民网记者。

作为一家深耕外贸市场26年的帽子生产制造商,今年的疫情让高普服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闪电战”。回想起来,朱智慧仍心有余悸,“整个3月,国外订单基本都处于暂停状态,我就知道这下真的有麻烦了。”

伴随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各国防控措施升级,我国外贸企业终端市场消费受到抑制,业绩快速承压。

“之前我们每年都有10%-15%的增长,今年看来很难了。”朱智慧说,自己从父母手上接手贸易公司后,自2004年开始专注帽子生产领域,目前其工厂订单中外贸比例高达95%,是迪卡侬在中国份额最大的帽子供应商。

图为浙江高普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线实景。(受访者供图)

在同处义乌的浙江永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阳明也向记者讲述了类似的“心慌时刻”。

“3月开始,一些欧美客户通知我们晚点出货,因为他们有些门店因为疫情管控关闭了。这时候我就有些担心了。”黄阳明无奈地说,虽然历经二十多年的奋斗,自己的企业已经身处细分领域龙头位置,但因为产品单一,且七成以上订单来自于稳定的国外客户,所以在全球性疫情面前显得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仅二季度订单就下降了20.8%。

面对生存危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内销,先考虑如何活下去。”如朱智慧和黄阳明所说,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口转内销”再度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的“求生”之路。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急转弯”不好走 转内销遭遇“不适”

出口转内销,一个“转”字,不仅仅是内外之分。身处“急转弯”状态的外贸企业,在生产管理、渠道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存在多多少少的不适应。

天派集团董事长王晋围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试水国内市场过程中走过的弯路。据了解,坐落在义乌的天派集团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无缝内衣龙头企业,年产值突破6亿,合作客户均为被大家熟知的世界知名品牌。

“刚开始我觉得,我们有好产品、好研发,在国外卖得好,国内肯定也可以卖出去,事实证明我错了。”王晋围说,开始对接国内客户时自己的态度非常开放,但这种乐观很快就被现实浇了冷水,“我的办公区一度热闹得像超市一样,但就是没订单,原来他们都是奔着款式来的,回去生产了同款产品,价格还比我低。”

找到可以合作“双赢”的客户,的确不易。特别是对于常年“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来说,更是一大挑战。同时,内销带来的库存、资金压力也让外贸老板们感到有些头疼。

“大多数外贸订单都是先来订单,再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但是内销由于工期、货量等原因,可能就会遇到货品积压、延迟付款等情况。”黄阳明表示,此外,伴随国内用工成本提高、环保压力增大,传统外贸企业多年来在管理方式、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等方面积累的优势难以发挥,面临竞争力不足的窘境。

稳稳“练内功” “两条腿”寻新机

客户焦虑,是悬在义乌外贸老板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要摆脱它,唯有夯实内力,提高自身的“难以替代性”。目前,增强研发设计能力正在成为他们“强身健体”的不二法宝。

“以前我们做OEM(贴牌生产),现在我们做ODM(委托设计)和OBM(自有品牌)。”朱智慧向记者介绍,和以前单纯地为国际大牌做代工不同,义乌的外贸企业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在研发设计上的话语权。

朱智慧透露,高普服饰正在为国内一家品牌开发制作新款防晒帽,前期调研中,对方不仅对企业的品质、供应链非常满意,更看重团队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目前光是这一款单品他们就定了80万顶,接下来还会再补货。”

而在黄阳明看来,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除了可以招徕客户,更能提高实实在在的议价能力。“今年我们还会延续惯例,拿出6%的利润投入研发,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他介绍,永达不锈钢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外观设计专利53项。

延长自身产业链,提高服务附加值,也正在成为义乌制造业修炼内功的有效砝码。

王晋围介绍,区别于国内一些管理混乱的“小作坊”,他的企业注重为客户提供精益化产品和定制化生产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客户粘性。

“我们有近300人的团队,两周就能出200个平面设计,最快20小时从无到有完成一件衣服。之前一个欧美知名客户因为成本问题提出终止合作,但后来他们考察后发现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提供这么完备、反应如此快的精益化生产线,他们为此还专程向我们道歉。”王晋围说,疫情不会改变企业在精益化生产上的总体思路,今年还将在厂房智能升级上投入两亿元。

图为天派集团的精益化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依托各类网上购物节,设置外贸产品专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线上平台,王晋围也渐渐摸到了门道,他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团队正在和国内两大头部网红洽谈合作,“依靠我们对产品品质和生产的把控,加上网络渠道对于客户的了解,争取能打造线上爆款,这对我们来说的确是新机遇。”

(责编:杨虞波罗、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