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
广东:创新政务服务 企业注册“零成本”转产“减负担”
“现在我只要用手机打开‘南沙市场监管’小程序,在线提交申请,就能领取到无纸化的企业资信证明用于招投标、商务洽谈合作,十分方便。”在广州南沙投资的创业者黄先生向记者介绍。
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区。人民网邢郑 摄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中心已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模式和“免费刻章”服务,实现“1个环节0.5天办结”,企业注册“零成本”。
“南沙区内企业只要通过“南沙市场监管”微信小程序,即可通过手机实现资信证明的在线办理和验真防伪,极大缩短了企业开具资信证明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帮助企业全身心投入复工复产。”广州南沙区市场监管局监管创新处处长梁锦泉介绍说,依托“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全面整合过去开办企业需分别到市区两级多个部门填报的22张申请表共469项信息,办理“照、章、税、保、金、银”等多个事项,彻底实现了申请人登录一个平台、进行一次认证、填报一份表格,即可一步开办。
一家企业工作人员用时不到0.5天就在窗口签字领取营业执照。人民网邢郑 摄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广州市场监管部门以保市场主体、稳市场秩序为重点,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暖企”金融服务超市破解融资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帮助为145家科技企业完成20亿元知识产权融资。
在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看来,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面临的“研发成本高”与“收益时效低”的双重困境,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精准对接,这些举措对对稳就业、稳增长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广州开发区“金融服务超市”,提供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证券化、技术转化对接等服务。人民网邢郑 摄
据介绍,2020年全开发区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15.65亿元,帮助121家科技企业融资,占全市43.17%,排名全市第一。如,高流量无创呼吸仪供应商雪丽昂生物科技公司在今年1、2月份因资金压力难以满足各大医院订单需求,该公司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方式成功获得500万元银行贷款。
“不断探索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持续为企业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资金融入,通过知识产权金融赋能企业发展,激发了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创造动力。”陈光辉说。
广州华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贤青告诉记者,华银健康于2020年上半年通过质押融资形式,获得贷款共计5700万元。
此外,广州市还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质押融资申请24小时线上受理机制,申报材料审核时限由5个工作日降到3个工作日。对2020年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中小微企业,最高支持标准由50万提高到80万元。提前开展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申报工作,知识产权项目立项资金超过1.5亿元,全力助推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
免费技术支撑助力企业转产
疫情期间,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质检院”)对符合条件的防疫物资检测减免检测费用,为企业“减负担”,据统计,各类费用减免总计逾1900万元,为广州市企业复工复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州质检院副院长何国山表示,广州质检院针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迅速开辟绿色检验通道,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防疫产品上市的合格证明;对于有文件证明用于捐助疫区一线的防护物资和湖北省企业提供免费检测;对于疫情防控期间检测需求大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复工复产的非湖北省企业给予检测费用半价优惠;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帮扶,必要时可提供现场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
广州质检院对防疫物资(口罩)做颗粒物防护效果检测。人民网邢郑 摄
不仅如此,广州质检院还积极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渡过难关。
“我们是一家专注香水香氛全品类生产研发及销售的全方案服务企业。疫情期间,公司试图转型做防疫物资如免洗消毒凝胶。然而,我们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法律法规上的指导,这些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州市雪蕾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项目总监翁彤说,广州质检院帮助我们出消毒产品报告,13天,公司就取得消字号认证。广州质检院极大程度协助了公司的顺利转产,防疫产品订单大幅度上升。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文献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先后出台“中小企业26条”“个体工商户23条”等多项扶持措施,从降低经营成本、加大资金纾困、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为“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广东经济恢复态势稳定良好。截至2020年9月底,广东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44.98万户,同比增长10.26%。全省市场主体数约占全国10%,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51户,均居全国第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