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实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让数据为群众跑腿”
——2020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王仁宏)“万物互联正在重塑全球社会发展形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日,多位专家在2020(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主论坛上表示,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在各行业、各领域间的赋能作用将更加凸显,将对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激发融合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本届智博会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长·合作共享”为主题,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的共同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国际商会和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共同主办。展会现场,来自政、学、企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绘智慧城市未来建设蓝图,聚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万物互联正重塑社会发展形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还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数字基建质量、激发融合创新活力、优化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阐述了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并分享了山西运城、湖南长沙、广州市、雄安新区、北京东城等地的生动实践。他指出,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展智慧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培养创新人才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第二,构建服务环境是智慧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第三,数据驱动是智慧教育的关键环节。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规划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效能是大势所趋。在数字技术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方面,需重视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影响,在国土空间规划保护方面要强调节约集约,进一步推动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发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结合民政部相关工作,重点分享了智慧社区的发展导向。李健提出,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居民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稳步开展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坚持融合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城乡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指出,当今人类发展已进入“人机物”混合、动态互联的社交时代,万物互联正在重塑全球社会发展形态。“未来城市将进入智能孪生发展阶段,实现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持续进化,用新的技术来把城市运营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让数据为群众跑腿
当前,依托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科技运用,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全国部分城市得到成功运用。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西贵港等地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分享各地在城市实践中的智慧经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锋详细介绍了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程。据悉,北京市自2000年即启动了数字城市建设,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使用,倒逼政府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据潘锋副局长介绍,北京市制订了“十四五”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将以融合贯通的数据为核心、以应用场景的开放为手段、以高效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为原生动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介绍了上海市“一网同管”“一网通办”的优秀实践经验。上海市运用实时在线的数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据徐惠丽副主任介绍,上海市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实战管用”的价值取向,以“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原则,更加注重赋能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从整体上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的台阶。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贵达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在武汉市应对疫情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中也发挥了巨大价值。
广西贵港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绍丽表示分享了贵港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发挥的实际作用。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让数据为群众跑腿,极大提升了我市营商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赋能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此外,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高新区数字化转型报告》《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阶段性成果和《中欧城市数字化抗疫优秀案例》新书。随后,论坛举行了“县域数字化转型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和第三届“京津冀-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启动仪式。
据悉,本届智博会展期3天,参展单位约200余家、展出面积近2万平米,开展论坛及活动10余场,论坛演讲嘉宾逾百人。多位国家部委领导、院士专家、城市主管部门领导、知名企业代表出席,近百个地方政府组团参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