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養老新時代”主題研討暨“愛心方程式”公益行動發布會在上海中民投總部召開。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出席並參與主題研討環節。
1.作為公益組織第三方,社會組織這方面專家,想跟您提兩個問題,一個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機制是可以參與進來的,有哪些可以相應的做結合。
第二個,剛才也提到了一些國外的相應的數據,您也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
國外這塊一個是低收入人群,基本上政府包下來了,作為社會保障系統提供的,08年就到美國去訪問的時候,專門到低收入人群的養老院去,那個房子各方面都非常好,政府配有相應的護理人員和醫生。但是大量的確實是居家養老,還有一部分是企業興辦的機構養老。企業興辦的機構養老,為中高收入人群提供服務,條件相對較好,收費高一些。居家養老,由社會組織來提供相應的服務,也收取一定的費用,但價格相對比較便宜。不同類型的養老方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國外政府都有一個較成熟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
2. 它的產品一般包括哪些類型?
從大方面看是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方式。在養老服務中,社會組織提供養老服務的產品和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提供志願服務,如臨終關懷,有的提供資金,如基金會,有的提供養老培訓,有的承接政府養老項目的評審,做好第三方評估機構工作,有的直接提供護理服務。但不管有多少種產品形式,目的隻有一個,如何使老人過得開心,安度晚年。當然,企業養老機構可以為老人提供所有的付費服務。
為了促進慈善事業發展,去年3月份,全國人大頒布了《慈善法》,法律有許多條款作了相關規定。一是土地方面。慈善活動需要慈善服務設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二是金融服務。國家為慈善事業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慈善組織、慈善信托提供融資和結算等金融服務。作為社會組織舉辦機構養老,還是在社區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服務,政府都有一些財政補貼、鼓勵措施。對企業興辦的機構養老、為社區養老提供服務的,政府也要在稅收方面有相應優惠,因為養老是全社會的大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力量共同關注。鼓勵企業與物業、社區結合起來,推動養老事業可持續發展,對政府來說,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社會保障服務,做好保底工作。社會組織和企業對不同需求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收取不同的服務費用,政府提供相應的財政和政策支持。隻有政府、社會力量共同協力,才能把養老事業做好。
3. 金融體系對於整個行業的輔助手段層面上,您從學界有哪些觀察?
金融這一塊除了貸款,還有慈善信托可以做,目前這方面還是考慮的比較少的。目前可能更多的要關注社會組織的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裡面的短板,基本上有三個方面:一是管理人員的問題。社會組織運行的養老機構裡面工作人員薪酬比較低,留不住人,招人難,用人難是養老機構難點,盡管政府有一些補貼但是遠遠不夠。
二是專業人員的問題。一個社工、醫護、護理等專業養老人員短缺,需要有定點職業學校、相關高校定向培養。還有一個是加快在崗的人員培訓,提高在崗人員的專業水平。
三是醫養結合的問題。現在養老機構在醫護人員招聘方面存在很大問題,衛生部門可以為養老機構派駐醫療團隊。隻有把這三個短板補起來,對社會組織的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會有較大推動。
對企業養老這塊,政府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也應該跟上,作一些政策扶持,吸引更多企業參與中國養老事業發展。
4.中國的老人是2.4億,農村大概佔了60%,而且農村老人基本都沒有養老保險的,我想問一下徐院長,農村老人土地保障收入很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農村養老可能要分區域,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不一樣,東部地區老年人相對來說有一定的經濟收入,現在缺少的是什麼呢?是活動,老年人沒事情做,所以我覺得更多的社會組織要去搞活動,使老年人有事情做,每天開開心心。還有一個是企業提供高端的養老機構,為能夠支付高費用的人群提供更有選擇性的服務。對中西部地區的農村來說,養老體系不完善,農村老年人自我養老能力堪憂,政府的責任會重一些,要興辦更多的敬老院、幸福院,政府對低收入人群提供相應的居住條件保障。社會組織、企業提供的養老機構根據需要也可以適當提供。
不管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合力非常重要,政府負責政策規劃,提供相應的財政投入,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其中,根據不同的需求特點,提供不同的服務產品,形成一個具有各地方特色的養老體系。政府和社會力量可以在這個產業鏈裡面共同做好每一段的工作,縮小中國城鄉養老事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