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黎宗先退休后,租房居住在重慶南岸的黃葛古道邊上。“那裡正好是上新街、海棠溪兩條上山路與黃桷埡的匯合處,上山耍的人很多。”游人不習慣出門帶水杯,口渴了就到處討水喝。
黎宗先本來一直就有熬茶水的習慣,被路人多次討水后,便常把茶水拿出來“招待”他們。她在家門口放一桶熬好的茶,旁邊擱一個不鏽鋼盅子,路人渴了就自己隨意喝。
就這樣,夏天的黃葛古道邊上有了一個免費的茶水攤。這一擺就是十二年,直到六年前黎宗先搬家了,免費茶攤也就“收攤”了。
茶攤雖然收了,黎宗先也沒閑著。她仍時常到山上的步道去看看,遇到哪兒臟了,就拿著掃把去掃掃。她發現每到下雨天,從山上下來的人們,褲腿上都滿是泥點子。琢磨許久,她想著法子把古道旁邊的一小塊菜地挖出了一個水池,接滿山上的清水,供人們洗去泥印和疲倦。
這一舉動讓鄰居蔣代全深受觸動,也在自己的菜地裡挖了一個水池。2016年11月,天降暴雨,兩個水池子被沖出了個大口子。在寒冷的冬天,黎宗先和蔣代全找來500斤水泥、磚頭,重新把池子砌了起來。“看著黎婆婆拿著錘子一點點的敲平水池,再親手一點點用水泥抹平,真的很感動。”蔣代全說。
這幾年,兩個小水池深受游客歡迎。到了夏天,這兩個小池子還多了個功能:附近的鄰居經常過來洗車。鄰居們知道兩個老人修池子費了很大勁,都很愛惜,拿了大桶把水舀出,幾乎沒人直接把抹布放進池子裡。
2017年夏天,黎宗先清理完兩個水池裡的雜草准備回家時,看到路邊一個小姑娘坐在地上,滿頭大汗,臉色蒼白。好心的她便上前詢問,原來是天氣太熱中暑了。黎宗先趕緊買了一瓶水遞給小姑娘,同時將隨身揣著的人丹給她吃了一點。
這件事情之后,黎宗先又動起了擺茶攤送茶水的念頭。“剛好今年家附近,就在黃葛古道的上山口修好了一個平整的水泥台階。”黎宗先覺得條件允許可以重操舊業。
炎熱的夏日,黃葛古道的這個梯坎口子,兩個容量1.5升的電水壺、一個菜籃子、一袋一次性水杯,黎宗先的免費茶水攤,又重新“開業”了。每逢周六、日,茶水婆婆一早就在家用枸杞、菊花泡好茶,然后端著茶壺來到黃葛古道邊擺茶水攤子,送完茶水她再順便去清理水池的雜草。
“雖說是一件小事,但太值得我們學習了。”家住前驅路的小張說,“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助人為樂,這是何等的大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