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楊歌談國內創投企業發展:長路漫漫 仍需努力

2018年07月19日14:23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 覃博雅)日前,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已成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資規模最大國家,這對國內創投企業而言無疑起到了積極的鼓舞作用。對此,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從資金切換和行業更迭的兩個維度分析稱,國內創投企業在蓬勃發展中仍面臨一系列困難,縮短與硅谷企業的差距仍將是長期的過程。

楊歌首先從創投資金的切換變化上分析國內創投企業的壓力。他對一些外國機構的所謂“統計數據”提出質疑,“雖然國內初創企業的數量連年增長,總體融資額可能因為一些公司獲得大筆融資的緣故而提高,但圈內人都清楚近兩年的融資難度在加大。”

楊歌認為,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觀念正在從信托資本、債權和固定收益的投資理念,以及針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理念,逐步向股權投資轉型。在此過程中,大量資金追逐能夠保本保息、有固定收益的低風險項目,相對而言風險高、投資額大的創新型產品或項目受青睞的機會就少了。“初創企業獲得資產和資金的配置難度較大,這也是國內資本市場的普遍現象。”楊歌表示。

針對創投行業的更迭歷史,楊歌指出“作為創新發展的主要載體,互聯網及其衍生出的諸多產品和商業模式持續了三十多年,如今已然進入紅利末段。”2014年以來互聯網創業公司井噴式的增長,正體現了互聯網流量紅利的“絕唱”。然而能夠承載發展勢能的下一個浪潮,那個令萬眾矚目的載體似乎始終未能出現。

楊歌列舉了幾個有可能成為次時代浪潮的領域——區塊鏈、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投資人年年在聊人工智能,又年年把它放下,畢竟,沒有相關專業或產業背景的投資者很難輕易上手﹔生物醫藥的門檻就更高了,令很多人望而卻步。”楊歌如是說。至於眼下大火的區塊鏈,則並非“獨立的技術”——這個生於互聯網紅利末端的產物,很大程度依賴於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技術基礎,即在互聯網的技術基礎之上幫助行業做價值標准化的工具。但是,目前一部分投資者對區塊鏈有曲解,僅僅將其視為一種金融投機工具,從而導致了目前的區塊鏈“浪潮”。

綜合近幾年各種層出不窮的概念,從最初的智能硬件、P2P、眾籌、消費金融貸、虛擬現實到如今的共享、區塊鏈,不乏泡沫和出現“瓶頸”的產品的產生。談及什麼是未來的趨勢,楊歌反問道,與其在上一個浪潮末端和未知新浪潮之前的低谷期給未知的事物下定義,不如先面對一件事——多數投資者的心態過於急迫,無法迅速為創新發展找到一個穩健的載體,“概念型有些過熱了”。

繁雜的因素讓投資者難以見招拆招,國內的初創企業又該如何應對?正如投資界流行的那句話“做投資,最后剩下的隻有意志”,楊歌以自身公司的案例為例指出,“國內市場是消費需求驅動的市場”,建議投資者們專注初創企業的成長價值。“國內市場投資理念的改變不是短期內能達成的,甚至需要幾十年的轉變過程。”楊歌無奈地說。

(責編:覃博雅、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