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

2018年07月25日16:47 | 來源:南方網
小字號

6月8日,受台風“艾雲尼”影響,廣州連續21個小時普降大暴雨。不過,在暴雨中,全球總部落戶廣州開發區的景馳科技卻完成了一項創舉:在極端天氣下實現安全順利的無人駕駛,並連續兩次穿越了珠江江底隧道。炫酷的場面成為廣東以創新引領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發展的生動演繹。

今年上半年,廣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扎扎實實推動制造強省、科技創新強省建設,產業體系向上突圍。上半年,廣東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快於工業投資12.0個、18.5個和20.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為22.4%,同比提高6.3個百分點。

實體經濟“根深葉茂”

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雪鬆控股作為唯一新上榜的廣州民營企業格外耀眼。這家以實業為本的綜合型產業集團做強做大,成為廣東振興實體經濟戰略中的璀璨星光。

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根深才能葉茂。

咬住青山不放鬆,廣東對振興實體經濟的決心從未動搖。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2%﹔其中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8.8%。支柱產業強有力支撐了整體工業發展,電子信息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0%、7.9%和11.3%,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8個、1.7個和5.1個百分點,三大行業增加值合計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9.6%,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7個百分點。

同時,專注實體經濟的工業企業盈利也在持續向好。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4%。其中,民營企業實現利潤增長16.7%,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7.3個百分點。利潤增長使民營企業對廣東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廣東省社科院副院長趙細康曾說:“民營企業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尤為敏感,廣東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三分之二來自民營企業,且民營企業投資增幅也遠高於其他省市。”

對此,廣東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強東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廣東的營商環境較好,發布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實體經濟做大做強。

廣東省的“實體經濟十條”、廣州市的“民營經濟20條”等省市政策,再次為實體經濟帶來了包括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經營成本、支持新興支柱產業等方面的政策禮包。

政策的效果也較為顯著。據廣東省經信委透露,以廣東“實體經濟十條”為例,截至2018年上半年,累計為企業減負約963億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約342億元,惠及58萬家工業企業。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走進格蘭仕中山生產基地,全球第一條微波爐全自動化生產線快速運轉。過去,一條微波爐生產線需要近百名員工,如今隻需要8個人。

今年年初,廣東出台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2018年至2020年,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又一輪技術改造,力爭開展技術改造的工業企業超過25000家,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累計完成投資2萬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萬元/人。

在新政策的召喚下,2018年,我省利用新技術、新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產業“老樹”發出了“新芽”:

——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中興智能汽車開工,哈工大機器人投產。

——8200家工業企業陸續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

——為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珠三角10家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正在緊張謀劃。

眾多城市也調速換擋。佛山傳統制造業積極開展技術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存量優化。據悉,佛山連續4年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全省第一,累計超過一半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開展了技術改造。

廣州也加快行進在創新轉型的跑道上:汽車等支柱產業加速向綠色、智能方向轉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9倍,廣汽智能網聯項目加快建設,引進和培育小鵬汽車、睿馳電動汽車、小馬智行、景馳科技等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領域創新企業。

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也在廣東陸續挺起了脊梁,“新芽成大樹”。適應消費和產業升級的工業產品快速增長,上半年,智能電視、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5.4%、76.3%、12.9%、51.8%。

羊城腳下,“粵芯”萌動。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引進的廣州市首個晶圓制造項目——粵芯項目正加快建設,將建成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為營運策略的12寸芯片廠,填補廣州制造業“缺芯”空白。在粵芯項目的帶動下,15家關聯企業簽約落戶在此,形成產業項目集聚集群集約的全產業鏈生態圈,這裡將建設成為廣州創“芯”智造園。“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換不來”,《廣東省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計劃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為廣東基礎研究領域打上“強心針”。

伶仃洋上,碧波蕩漾。一個個高近90米、重達500余噸的“巨無霸”迎風屹立。“廣東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是我們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區域。”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斌說。到2020年底前,我省要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前建成約3000萬千瓦。

蓮花山下,鵬城奮發。集中開工2批次、262個重大項目,空中客車中國創新中心、蘋果深圳研發中心等正式運營……深圳上半年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帶來的新動力持續釋放。

以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海洋經濟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逐漸成為廣東產業體系的新支柱。目前,廣東數字經濟指數排名全國第一﹔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3年居全國首位,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萬輛,推廣應用規模居全國前列﹔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預計到2020年底前將達到1200萬千瓦…… (記者 袁佩如 李赫)

(責編:丁亦鑫、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