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改版9次 大眾點評究竟在焦慮什麼?
華燈初上,喧鬧的餐館裡,三五好友聚坐,正為選擇菜品發愁。這時隻見一位好友掏出手機,“看看大眾點評怎麼說吧”。
大眾點評,自2003年誕生之際,便與“食”緊緊相依。即便如今已定位“發現品質生活”,不過在更多人眼裡,這款產品的用意依舊是讓吃飯變得更講究。
進入2018年以來,一向被視為“慢”產品的大眾點評,改版驟然提速。7月30日下午,記者點開APP store發現,近三個月,大眾點評更新版本達9次之多。頻頻改版背后,實際上折射出大眾點評的焦慮與轉型。
焦慮的原因之一在於,大眾點評在細分垂直領域遭遇來自多方的挑戰。其結果便是2017年月活的停滯甚至下滑。然而開啟改版加速度的大眾點評也迎來煩惱,不僅被媒體調侃為“像抖音還像小紅書”,近日甚至卷入了侵犯用戶隱私、被指抄襲的風波中。
“像抖音還像小紅書” 從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發家的大眾點評,接連爆了雷。
近日,有“小紅薯”發現在小紅書發的內容,被“搬運”至大眾點評,而自己並無大眾點評賬號,小紅書官方繼而加入維權陣營中。隨后,大眾點評於29日發表微博道歉,稱是因為“新上線試運營的推薦欄目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對相關內容進行了違規轉載”。20天前,大眾點評因涉嫌侵犯用戶隱私而道歉。
接連爆雷背后,是大眾點評一顆躁動與焦慮的內心。其焦慮的一大表現便是頻頻更新版本,上線新功能。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大眾點評陸續引入KOL站台,並開通視頻功能,乃至於有媒體調侃大眾點評“像抖音還像小紅書”。
雖是玩笑話,但大眾點評對於社區、社交及優質內容的“覬覦”昭然若揭。不必說小紅書憑借強大的社區屬性和帶貨能力,頻頻獲資本青睞,“長勢喜人”,微信生態的社交裂變效應的想象空間也堪稱巨大。對於后者,大眾點評雖得到微信加持,在技術上成功打造“好友關系鏈類”產品功能,卻因涉嫌侵犯用戶隱私而“短壽”。
易觀分析師楊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短視頻也好,類似小紅書也罷,這些在內容形式和玩法上的豐富,無非就是增強用戶粘性,去適應當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增強用戶粘性最佳手段依舊是社區/社交,尷尬的是,如今的大眾點評雖然功能豐富,兼具多種屬性,但大多數用戶仍隻將其視作一個快速決策的工具,用完即走。不過,上述業內人士也坦言,並非什麼app都適合做社交。
驟然加速背后 一向貼著“慢”標簽的大眾點評,為何驟然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5年與美團合並之后,大眾點評一直被視作美團生態的一大重要流量入口。然而這位被寄予厚望的“選手”在用戶指標上表現疲軟。
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大眾點評的月活用戶呈現出停滯甚至下滑趨勢。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6月,大眾點評的活躍用戶數也從今年3月的2613萬下滑至2479萬。作為美團點評流量入口的核心組成部分,大眾點評月活的下滑無疑令人焦慮。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地域性垂直平台的興起,對於大眾點評這樣一個綜合性的平台勢必會造成沖擊。與此同時,在繼文本、圖片之后,短視頻也是新一代消費主力最為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大眾點評此前依然停留在文本和圖片階段,未能對“視頻革命”作出及時反應,也不難理解用戶的下滑。正因如此,如今大眾點評也在積極嘗試視頻形式。
易觀分析師楊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與美團最早由“團購”的交易環節切入不同,大眾點評最大的優勢便是本地信息服務。而信息就是內容,因此在內容環節做優化是必經之路。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點評有很多忠實粉絲,綜合性的吃住行游購應用主要還是在大眾點評。相較於許多地域性的垂直類平台,雖然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地位無法撼動,但分流效應卻無法避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