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消費者的山寨貨就是假貨

7月31日《童話大王怒懟,創維發聲打假 拼多多:緘默期,不便回復……》見報后,引發各界關注。7月31日拼多多通過各種渠道發聲。近日的券商研究報告中,拼多多也再成焦點,揚子晚報記者進一步採訪了律師。
另,繼第二個交易日“跳水”后,拼多多在第三個交易日繼續下跌,一度跌破10%報21.88美元,截至北京時間7月31日凌晨,收盤下跌8.54%,報22.50美元,距離發行價19美元已很接近。
拼多多發聲
受到罕見
網絡輿情攻擊,已舉報
據証券時報報道,7月31日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善意的批評拼多多都會接受進行整改,但真相是正在受到罕見的波次網絡輿情攻擊。拼多多已向國家互聯網中心發起舉報,詳細材料在合適的時候也會向全社會公布。
B券商咋看
家電前100中
涉嫌假冒品牌39個
揚子晚報記者據Wind資訊搜索到天風証券7月30日的研究報告。該報告通過麥家科技數據中截至7月27日的30個交易日中,拼多多的家電品類銷售額排名前100的SKU(“庫存量單位”的縮寫)分析出:這前100商品在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台﹔其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對應的39個品牌銷售額合計佔比57.82%,銷售量佔比63.37%。
該報告發現,近30日銷售前三的SKU銷售,佔前100的比例為35%,依次為:櫻花CHEBLO空調挂機,康佳KOIVIKDA高清電視4K以及容聲ROSHELLE。“這三個品牌都是典型的欺騙消費者的假冒偽劣商品” 。
中信証券研究7月31日認為,展望拼多多的未來:“短期成長、長期受限,供應鏈為破局之道”,風險因素在於“銷售假貨引發訴訟﹔巨額罰款引發商家維權”等。
C律師評說
誤導消費者的山寨貨就是假貨
山寨貨和假貨怎麼區分?海華永泰(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涂勇、南京金陵商標事務所所長胡建波7月31日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採訪。以下為採訪問答:
問:山寨貨和假貨,兩者有什麼區別?
涂:山寨貨不等同於假貨。山寨貨是仿制知名品牌,經過商標局批准注冊,有“合法身份”,法律上將山寨稱為商標近似,而假貨與山寨貨存在區別,假貨的專業名稱是假冒產品,是對正品的偽造。山寨貨與知名品牌之間,存在近似度,但消費者可以一眼能看出來不同,比如標識、價格等有明顯不同,這類山寨貨不構成對正品的侵權﹔但如果山寨貨在商標、外觀、包裝以及標識等知識產權方面與知名品牌極其相似,並且對消費者產生誤導,消費者本想去買正品,結果不小心買到了這類產品,那麼這部分山寨貨則構成了侵權,成為假冒商品。
胡:所謂山寨貨,就是未經他人許可,模仿了他人或者是原品牌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山寨貨最初出現時與假貨是一回事,不僅侵害了他人的知識產權,並且不具備相關的使用功能,即我們所稱的假冒偽劣商品,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山寨貨也具備了一些使用功能,與最初出現的假貨有明顯區別,即使有些山寨貨注冊了商標,但仍然是對原品牌知識產權的侵犯,它一樣是山寨貨。至於是否稱為假貨,要由政府相關部門或正品的生產廠商進行相關鑒定。
問:假冒產品糾紛如何處理?
涂:消費者買到假貨之后,要進行投訴﹔正品商家可以進行舉報、打假﹔有關部門比如工商管理部門也可以用行政手段進行打假。對於已經在國家商標局注冊了商標的,具有合法銷售權的山寨貨,有關部門會從另一方面打假,比如進行質量檢查等,因為一般的假貨都跟偽劣產品有關聯﹔但退一步講,如果山寨貨的質量也過硬,那麼就涉及到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盲區,上升到商標糾紛的角度,商標糾紛每天都在發生,正品商家可以向國家商標總局提出異議,在一定的情況下,要求撤銷山寨貨的注冊商標。
問:電商平台目前對山寨貨以及假貨銷售要不要承擔責任?
涂:據我所知,目前電商平台是免責的,表示只是作為中介,進行買賣雙方的撮合。很多品牌都是經過國家商標局批准的有效注冊商標,平台直接處理存在法律風險,但是這些品牌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客觀上存在使消費者誤解的情況。隨著市場的發展,他們需要承擔間接的審核義務,在商家進駐時,需要備案、對相關手續進行嚴格審查等。(沈春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