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0年廣州高企數量將超萬家

2018年08月15日09:1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雲從科技在南沙搭建的“X City人工智能展廳”,展示了未來人工智能在人臉識別技術上的應用場景。 梁文祥 攝

  1 高企集群浮現

全力扶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雲從科技參加了一次廣東省公安廳組織的人臉識別測試,公安部門有一個800多萬人的廣州常住人口數據庫,從攝像頭截取人臉和人口數據庫進行比對,以檢測識別率。結果讓我們很驕傲,因為當時最先進的國外的兩家企業識別率隻有5%左右,而雲從科技的識別率超過50%。”

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中,越來越多的廣州創新企業在專業的科技賽道上加速快跑,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平台嶄露頭角。

雲從科技是人工智能行業的“國家隊”,是一家孵化於中國科學院的高科技企業,專注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能,2015年注冊落地在廣州南沙。

雲從科技副總裁徐明告訴記者,雲從科技去年落戶南沙,通過一年的發展,在人臉識別技術上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雲從在金融行業運用已經有良好的生態系統,每天大概有1.1億次的人臉的數據比對,在人臉識別領域的技術和算法都非常成熟。“未來,雲從最核心的研發中心會在廣州。今年開始逐步往其他方面的場景落地。”他說。

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中,創新驅動的力量進一步凸顯: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其佔比分別為61.0%和12.8%,同比分別提高3.7個和0.7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帶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9.0%,佔GDP比重為5.9%,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

廣州市科創委數據顯示,去年,廣州新增科技創新企業累計總數突破16.9萬家。其中,作為創新“尖子生”的高新技術企業淨增近4000家,總數突破8000家,其在2016年也淨增2820家,連續兩年呈爆發式增長,淨增量僅次於北京。

“長得快”的同時,廣州科技創新企業也保持高質量。廣州10家企業入選2017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僅次於北京。13家企業入選2017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排名全國第一。金發科技、微信、海格通信、金域醫學、酷狗音樂等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創新“廣州軍”已經崛起,成為龍頭骨干高企。

按照“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標杆企業”的梯次,廣州繼續培育扶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計劃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累計超過1萬家,市科技創新小巨人入庫企業累計超過1萬家。

  2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提升高企自主創新能力

日前,2018年腎臟病臨床·病理·檢驗高峰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上舉辦。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侯凡凡團隊聯同金域醫學組建的廣東省腎臟病研究所——金域醫學院士工作站宣布成立。

據介紹,金域醫學是目前全國最大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其年處理腎臟病標本位列全球第一。10年來,金域腎臟病診斷中心檢測量已超過97萬例,其中腎活檢年標本量近4萬例,是國內乃至全球腎臟病理診斷量最大的臨床服務機構。

金域醫學有關負責人表示,院士工作站的設立撬動了企業的創新資源,讓數據庫和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工作站將利用金域檢驗的網絡、技術平台優勢,開展中國人群遺傳病研究,建立中國人群遺傳病數據庫並用於診斷。

從廣州東北部至東南部,沿知識城、科學城、智慧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生物島、大學城等創新節點,串聯起一條“北斗矩陣式”創新平台鏈。正在建設的廣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十九園”將提供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空間格局,成為廣州創新發展的核心軸。

這條創新平台鏈上不斷集聚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在實現多核心快速發展的同時,各平台上的高企在科技領域的布局也加速了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

以匯桔網為例,2015年匯桔網知識產權交易額為10億元,到2016年達到52億元,2017年突破110億元。董事長謝旭輝說出成果轉化的新速度:“過去是低端制造模式,靠著高密度的人力、土地等要素支撐,現在產業正向科技轉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產生大量的專利技術。”他認為,知識產權交易頻繁表明市場主體在轉型升級中對研發的渴求。

“廣州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加大力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獲得高水平知識產權,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研發獲得PCT(專利合作協定)、歐美日知識產權和專利成果。”廣州市科創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到2020年,全市高企研發投入總額要達到400億元,研發投入佔總收入比例達到4%以上﹔企業授權專利達到2萬件,其中發明授權5000件,擁有I類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到35%。

  3 注入科技金融活水

汲取資本養分實現快速成長

抗病對蝦選育、豬腹瀉疫苗、動物腸道健康益生菌……走進廣州海大集團的“最強大腦”,農業“黑科技”讓人驚嘆。

總部在廣州的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於一體農牧業高科技上市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飼料企業,在全球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17年中國民營制造企業500強中,海大集團列119位,居廣州民營制造企業第一位。

“我們研發的豬腹瀉疫苗除了滿足公司需求外,更以高價格轉讓技術給國際疫苗巨頭默沙東。”海大研究院院長錢雪橋說,除了疫苗,海大集團其他產品、技術的競爭力也處在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

走上資本市場給與海大充足的科研底氣。該公司每年投入科研經費超2億元,2012—2016年期間,5年研發投入累計8.27億元,擁有強大的專業技術和研發人員團隊,建立了高效的二級研發體系。

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舞動的身影。比如,賽萊拉成功挂牌新三板,成為中國新三板首家干細胞挂牌企業。去年9月,金域醫學作為全國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在上海証券交易所“敲鐘”上市,進一步鞏固全國第三方醫檢的龍頭地位。

在早前的廣州安博會上,佳都科技發布了面向一般用戶的首款人臉識別終端設備。它小而精致又精悍,可以在不到1秒的時間裡刷臉驗証身份,受到市場熱捧。

佳都科技智慧城市事業群副總裁劉斌認為,金融是科技創新的活力源泉,資本運作加快了佳都科技對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的進程:

2015年,佳都科技投資5000萬元、以佔27%的股份成為雲從科技的第二大股東,開始鏈接全球前沿安防和金融領域的人臉識別技術。2016年,佳都科技相繼以參股和控股的形式投資了蘇州千視通公司和中大旗下的廣東方緯科技,分別在視頻結構化和智能交通大數據等方面展開研究,力圖實現新的突破。

“完成投資后,這三家公司的創始人分別成為佳都科技人臉識別、視頻分析和交通大數據的首席科學家。”劉斌說,資本是創新的加速器,通過參股、控股等不同投資形式來加快實現佳都科技在人工智能產業的謀篇布局。

廣州將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將引導民間資本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降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成本,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上市。

通過資本的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自身實現快速成長。預計2020年,全市創新標杆企業超過50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50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以上﹔挂牌上市高新技術企業(含新三板)達到200家。

早前,南粵基金、前潤母基金、華美集團在增城聯合設立規模為5億元的南粵前潤人工智能基金。“制造業是最需要AI賦能並且具備產業升級基礎的領域。制造業在完成現代化、信息化技術升級之后選擇了AI升級,產業規模也會不斷擴大。”百度風投CEO劉維稱,百度風投將參與孵化中心建設,發揮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優勢,篩選優質企業落戶廣州,推動企業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記者 朱偉良)

(責編:丁亦鑫、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