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粵港澳大灣區之勢 潼湖科技小鎮如何打造“廣東硅谷”?

很多年以后再回顧歷史,對於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而言,2018年會是一個值得銘記的節點。這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改革開放從廣東起步,40年后的今天,廣東又將開啟另外一段影響中國未來的征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要取得新的發展動力,急需一個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群來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講,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中的使命,與40年前的改革開放相比,分量絲毫不輕。
正因如此,這片區域內發生的諸多“小事”都被人們廣泛關注,比如華為的搬遷,騰訊的財報,碧桂園、恆大、萬科的跨界等等,無一例外都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因為這些大灣區內具有標杆意義世界500強企業的動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風向。
9月28日,在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潼湖濕地之畔,一座科技小鎮正式開園,同樣備受矚目,這也是唯一一個被廣東省發改委以“科技”冠名的小鎮。
潼湖科技小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坐擁55平方公裡湖光山色自然美景,定位為世界級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基地,從開建之日,就集齊了思科、浪潮、李開復創新工場、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等一眾頂級企業和科研機構,被政府寄予厚望。
——創新要素的聚合
科技創新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價值早已是各方共識,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處於高端位置。
然而,科技創新卻是一個巨大且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務機構、社會公眾等多個主體,包含人才、資金、產業基礎、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創新文化等多個要素。
在區域經濟競爭中,各個地方政府都在致力於打造能有效聚合資源、促進創新的平台,潼湖科技小鎮懷抱的也正是這樣的夢想。不同的是,其主導建設運營方是碧桂園集團。
在當日的開園啟動儀式上,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碧桂園潼湖科技小鎮將堅持“為鳳筑巢,陪伴成長”的理念,真正把產業平台做實,服務和支撐入園企業在潼湖科技小鎮專心致志地創造更大的價值,創造美好的未來。
潼湖科技小鎮所處的位置,使得它的科技夢想有了現實的依托: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距離中國最具活力的科技中心深圳不足50公裡,周邊100公裡內分布4座國際國內樞紐機場,鄰近的仲愷高新區已是上一輪深圳制造業轉移的重點地區。
小鎮的發展更被政府寄予厚望。去年8月29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公布30個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名單,潼湖科技小鎮是其中唯一以“科技”冠名的小鎮。
9月28日開園當天,小鎮也迎來了仲愷高新區行政服務大廳潼湖科技小鎮分中心的揭牌。這是惠州市首家政企共建的園區公共服務平台,與仲愷高新區政務服務系統聯動,實現實時對接,為小鎮內的企業和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
除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資金更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憑借碧桂園世界500強企業雄厚的資金優勢,小鎮還引入產業發展基金,孵化和扶持全產業鏈發展。據悉,目前潼湖科技小鎮在創業基金方面已獲前海基金、紅杉資本、創新工場等頂級風投的支持,並已建立首期20億產業基金。
——產業的繁榮
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硅谷。一個世紀前,這裡還是一片果園,如今英特爾 、蘋果公司、谷歌、臉書等高科技公司的總部都坐落在此,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高新技術創新與發展的中心。
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開始的十幾年時間裡,由於記者的拼寫錯誤,它都被誤稱為“硅膠谷”,因為硅谷這個詞語還沒有融合到美國文化中,遠遠領先於當時大眾的認知。
和硅谷一樣,潼湖科技小鎮要打造的是面向未來的優勢產業集群,它聚焦的不是當下短期的收益或追捧,而是未來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專家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下,潼湖科技小鎮在區域內擁有重要的產業優勢,有望最終形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物聯網產業集群。
教育學術上,“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已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1所高校同意入駐。惠州哈爾濱工業大學創新研究院也即將在潼湖科技小鎮正式揭牌。眾多頂尖高校資源有望推動科技成果聚集,帶動高科技企業的形成和發展。
研發上,教育部高校(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南方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中關村科技金融小鎮、TCL集團智能互聯網全球研發基地等相繼落戶在潼湖科技小鎮周邊。
在技術服務方面,科技小鎮鏈接IMEC比利時微電子應用研究院等的先進技術,為企業提供精准的技術提升手段,幫助企業持續創新,不斷發展。
產業上,小鎮聚焦的是物聯網產業,通過引入物聯網龍頭企業、導入中小型企業和本地企業,不斷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
物聯網是面向未來的戰略產業。雖然目前全球物聯網相關技術、標准、應用還在起步階段,但其未來的廣闊前景已然清晰可見。據預測,未來十年,全球物聯網年均復合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到2023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萬億美元左右。
潼湖科技小鎮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產業為發展點,目標打造世界級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基地,開園伊始就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景象。據介紹,目前小鎮已簽約包括思科、李開復創新工場、浪潮集團等約8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研機構。
——智慧與“顏值”並重
日本太陽經濟會理事長山崎養世曾指出,東京灣區成立近100年時間裡,人口從100萬增長到3800萬,主要來自農村向城市的移民,並在迅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基礎上建立起了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
是的,在城鎮建設上,必須要有能力通過創新,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一種面向未來的生活方式。曾經,碧桂園的成功,是因為順應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大趨勢,為進城的年輕人,創造了理想的居住環境。如今,隨著首個科技小鎮項目潼湖科技小鎮的開園運行,碧桂園城鎮化項目正式進階,要為那些更加精英的年輕人創造一個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在潼湖科技小鎮,智慧將無處不在。由無人機、無死角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智能眼鏡設備組成的安全系統,無人駕駛、無人值守停車、反向尋車組成的全域交通,光伏發電、微風發電、光伏跑道、自動滴灌智慧等生態節能環保系統等,處處營造著一種充滿未來感智慧生態系統。
據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產城發展事業部總經理向俊波介紹,未來的潼湖科技小鎮將是一個全數字、全光網的智慧科技小鎮,實現物物相聯、人物互動、萬物互聯。當前,潼湖科技小鎮物聯網平台已經搭建完成,目前正在迭代開發中。
28日,智慧城市控制中心可視化系統也正式運行。在潼湖科技小鎮智慧城市控制中心,可視化系統稱得上“小鎮大腦”。長達33.246米的LED大屏,能將小鎮運行的八大核心智能系統的各項關鍵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對產業招商、產業運營、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環境、智能樓宇、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管理決策支持,實現對小鎮運營統一監控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成為吸引創新人才匯聚的重要元素。高智商、高學歷的科技精英,為屬於未來的全新產業貢獻智慧,也追求屬於未來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會容忍辦公室旁邊就是污水橫流的河涌,也不會容忍沙灘上垃圾遍地。正如當年的硅谷,正是美國西海岸的陽光美景,吸引了無數高學歷的年輕人。
秋日的潼湖,煙波浩渺,水草豐茂,正是一年裡最好的時節。這個面積超過55平方公裡的濕地,是廣東省最大、最典型的內陸淡水湖泊濕地,規劃打造國家級5A風景區。未來,一個5A級景區和一座“廣東硅谷”將在這裡相伴共生。
正如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所說,過去我一直認為環境是不可控的,隻能有機形成,但在深入了解碧桂園后,我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環境是可以創造的,碧桂園有希望打造出硅谷那樣的環境。
隨著潼湖科技小鎮正式開園運行,未來它能否憑借區位、政策、產業、資金等多重優勢,不斷融合、聚集、輻射和提升,最終發揮灣區影響力,成為世界級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中心、名副其實上的“廣東硅谷”,值得人們繼續關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