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成為“雙創”活力迸發的熱土

三位青年創業者在“創青春”上海市青年創業分享季第二期上分享。供圖
以“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全國雙創周在10月9日至15日舉行,2018年活動周主場設在成都,上海作為分會場之一同步舉辦系列豐富的活動。
如今,上海正成為“雙創”活力迸發的熱土,全市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已超過600家,90%以上為社會力量興辦,覆蓋38萬多科技類創業者。在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上,上海不斷提升“高度”﹔在厚植科技創新人才優勢上,不斷夯實“厚度”﹔在打造更優創新創業生態,不斷提高“濃度”﹔在挖掘優勢集聚資源要素上,不斷跑出新“速度”。
11日在上海舉行的“創青春”上海市青年創業分享季第二期的活動現場,一張張年輕、充滿理想和憧憬的臉龐,正訴說著一段段不同,卻又相似的創業人生故事。
作為2018全國雙創周上海分會場的重點活動之一,創業分享季第二期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及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共同指導,由上海市青年創業協會主辦,同時得到了上海市楊浦區互聯寶地的支持。
首位登場的“造就”創始人兼CEO湯維維,與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的創業初心,那一份執念與情懷,讓她不斷探索和創新,並重新定義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媒體表達方式,成功挖掘出商業的新藍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她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嘗試有深度的創新內容,告誡他們沒有人能永遠佔據最熱最新的風口,朝著目標不斷調整前進,是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必須經歷的過程。
來自上海碧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劍鋒,則以戶外媒體領域先驅開拓者的身份,通過自己的創業故事,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精准傳播變革史。他激勵創業青年要有更多的爆發力和創造力,要通過技術革新,讓技術應用、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高度聚合,開辟出傳統行業中的新天地,
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顧捷,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以“硬科技創業中走過的那些坑”的主題演講。作為成功自主研發外骨骼機器人產品,他打破國外壟斷,擺脫行業進口的依賴,他用自己的創業真實案例,鼓勵有志青年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挖掘技術創新改變人類的潛能的巨大可能。
當天,作為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的上海市徐匯區啟動了雙創周,並將徐匯雙創周延伸到徐匯雙創月,系列創業主題活動超過十場。
啟動儀式上,一部“我們創新創業在徐匯!”的短片回顧了徐匯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一年來的建設成果和徐匯十年服務創業積澱的歷程。徐匯西岸,曾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之一,如今的徐匯已經形成了眾創空間60余家,其中不乏交大慧谷、雲賽空間、智能制造科創中心等國內外有科創影響力的品牌所打造的空間,進一步助力徐匯創新創業。
徐匯有一項創新創業服務品牌項目“創業夢之星”,首屆創業夢之星冠軍李萬萬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他鼓勵了三十余位創業者,直接幫助的創業者超過10人。隨著創業夢之星品牌影響力的擴大,創業者的質量也越來越高,其中不乏海歸創業者、博士創業者,創業項目圍繞徐匯所主導的產業延展而成。6年的時間裡,創業夢之星直接助力的創業者(項目)超過200余個,創業夢之星品牌人才“引力圈”的磁場作用正在形成。
第六屆創業夢之星冠軍馮偉表示來參加創業夢之星並不是為了榮譽,而更看重這個平台所帶來的資源與影響力。馮偉是上海交通大學碩士,曾就職於微軟,2015年創立形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健身私教,將科技創新、人工智能和大健康融入到一個產品中。他的項目事實上已經獲得了A輪融資。
馮偉的觀點與第二屆創業夢之星最具商業模式獲得者謝赟的觀點不謀而合,謝赟創立的德拓信息從2014年銷售額1000萬元增長到如今正在籌備A股主辦上市,他用“創業者的使命”作為徐匯創新創業代表進行了分享。
記者了解到,上海正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升級,加快建設助力“雙創”的基礎設施平台、支撐“雙創”的技術共享平台和服務“雙創”的載體集聚平台。包括徐匯區在內,上海建設楊浦區、徐匯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微系統所、寶武集團等7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打造帶動全市“雙創”發展的新地標。
據悉,上海將以打造雙創升級版為契機,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構建有利於創業創新蓬勃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增強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加快推動“雙創”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許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