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前三季度完成旅客運輸量4.57億人次 同比增長11.6%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董菁)12日,民航局舉行月度例行發布會,民航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圍繞9月民航安全生產運行、改革開放40年來民航運輸發展和民航機場建設、《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等議題進行新聞發布。
航客運增速低於兩位數 “一帶一路”航線五年客運量超1億
民航局安全總監、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唐偉斌介紹,9月份,全行業實現運輸飛行94.5萬小時,同比增長5.7%﹔通用航空飛行8.6萬小時,同比增長4.3%。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民航行業安全形勢總體保持平穩。
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巡視員張清介紹,9月全行業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01.4億噸公裡,同比增長9.0%,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行業共完成運輸總周轉量895.9億噸公裡,同比增長12.3%,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
9月,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5028.8萬人次,同比增長7.9%,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7億人次,同比增長11.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五年來中國民航在“一帶一路”相關航線共完成旅客運輸量達到1.02億人次。
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田振才介紹,9月份,民航共保障各類飛行468823班,日均15627班,同比增長3.9%,環比減少2.62%。全國航班正常率82.18%,同比提高9.07個百分點,環比提高11.9個百分點。9月份影響航班正常的首要原因是天氣,佔延誤航班的48.63%﹔其次是空域用戶活動,佔延誤航班的26.1%。
國慶黃金周期間,民航共保障各類飛行111031班,日均15862班,同比增長6.13%。長假期間,平均航班正常率92.78%,同比提高8.6%。
40年來航空運輸持續快速增長 運輸總周轉量系1978年362倍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民航業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於彪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運輸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行業累計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083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5.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05.9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362倍、239倍和110倍,旅客運輸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比重已經從1978年的1.6%上升到2017年的29%。
航線網絡逐步完善。2017年,我國國內航線數量已經達到3519條(不含港澳台航線),是1978年的23.46倍,全年共執行航班389.3萬班,是1978年的85.6倍,60家國內航空公司運營了連接國內229個機場的航線。
改革開放伊始,內地與港澳、大陸與台灣間均無定期航班運營。目前內地與香港間每周有1954個定期航班﹔內地與澳門間每周航班計劃591班﹔兩岸間每周共有1398個航班。
國際航空運輸也取得了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民航共有12條國際航線,國際旅客運輸量11萬人。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31家航空公司經營810條國際航線,國際旅客運輸量達5544萬人次。
機場數量和規模雙雙增長 旅客吞吐量增幅達1978年495倍
40年來,中國民用機場建設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為引領,著力打造“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在提供安全、正常、高效運營保障的同時,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張銳介紹,1978年,我國僅有78個民用運輸機場(不含港澳台地區),其中軍民合用機場36個。經過40年發展,目前運輸機場總數量達233個。縱觀機場建設發展歷程,盡管機場數量較之1978年增長了約3倍,但旅客吞吐量增幅達到1978年的495倍,貨郵吞吐量增幅也達到257倍。
2017年,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運輸機場已達32個,2000萬人次以上的19個,3000萬人次以上的10個。我國大陸境內運輸機場航站樓總面積約為1238.97萬平方米,相當於修建了75個國家大劇院﹔飛行區道面硬化總面積約為73530.69萬平方米,約等於3.5萬公裡的四車道高速公路。
張銳指出,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樞紐機場、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差異發展、分工協作,合理布局、協調順暢的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網絡已經初步形成,成為國家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民航強國的戰略重要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