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抓改革開放機遇 SAP與中國企業共成長

人民網記者 董菁
2018年10月25日09:30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總經理李強做客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蔣建華攝

“不上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等死,上了ERP找死。”1998年,時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柳傳志的一句話,描繪出中國企業開展信息化所需要的決心和過程的艱辛。而德國企業應用軟件提供商SAP當年被業界看作是ERP的首選。如今,作為《財富》世界500強企業背后的“管理大師”,SAP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10月17日,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總經理李強做客人民網《對話企業家》訪談欄目,講述改革開放以來SAP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的故事。

黃金十年:幫助中國“領頭羊”企業實現信息化進程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由此進一步加快。

同年,德國企業SAP看中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迅速決定進入中國市場,很快吸引了國內一批“領頭羊”企業的注意。

“鄧小平南巡后,中國很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外的先進經驗,希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當時SAP實行了非常著名的‘燈塔工程’,將目標鎖定在中國各行業的‘領頭羊’企業,讓他們使用SAP系統。SAP將國外最佳的信息化管理實踐引入中國,幫助中國企業提升集團、生產及質量等方面的管控水平,以及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提及SAP初入中國時採用的戰略,李強至今仍贊嘆不已。

李強回憶道:“SAP的第一家客戶是上海機床廠。當時他們向世界銀行貸款。世行提出,希望有一套專業的系統來加強管理,於是他們就採用了SAP的ERP系統。”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后,后來者紛紛涌現。上汽、海爾、聯想、中石化、長虹等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企業相繼成為SAP的早期客戶。“當時信息化的觀念沒有完全普及,很多人對ERP系統存在擔憂。因為企業實施ERP系統時會遭遇很大的挑戰,需要進行很多流程上的優化,甚至組織上的重構。這也是柳傳志提到‘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重要原因。”李強解釋道。

但是,隨著這批企業紛紛取得成功,中國的其他企業也看到了機會,前仆后繼地踏上了信息化進程。“那段時間SAP的業務迅速增長,SAP在中國的黃金十年真正開啟。” 李強無限感慨地說:“今天,ERP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管理的標准配置。”

入世17年: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參與全球化競爭

2001年底,中國在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后,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各行各業爭相搭乘世貿的快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尋求將商品銷售到全球各地,參與全球業務競爭。

這也成為了SAP的巨大契機。作為一家跨國企業,SAP深諳各國政府法規和運營機制、積累了豐富的跨國公司管理經驗,恰好迎合了中國企業的需求。

2002年,李強加入SAP。回憶當初的心路歷程,李強微笑著說:“我那時在中國本土一家ERP廠商工作。SAP是ERP的鼻祖,就跟所有的籃球運動員都向往到NBA打球一樣,我希望去SAP學習。”

他的眼中恍若有光:“SAP秉承工程師文化,十分追求產品極致化,至今很少有企業能研發出像SAP所開發的大型、穩定、功能豐富的運營系統。另外,作為一家跨國科技企業,SAP研發所有的產品都能和最頂尖的企業合作,產品本身蘊含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管理知識,是很多系統所不具備的。”

2004年聯想並購美國IBM公司的個人電腦事業部,李強恰好參與其中。他回憶稱:“這是當時中國IT行業最令人興奮的一起跨國並購。柳傳志曾經回顧並購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共同的管理語言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聯想和IBM都使用了SAP的系統,SAP系統讓IBM能夠很好地理解聯想的業務,這讓雙方的融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李強指出,無論是跨國並購還是跨國的業務,SAP的系統都能夠讓企業系統地了解當地的法規、政策,在當地更便捷地開展業務。

2011年:推出大數據引擎HANA 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

2010年,創新驅動的中國逐漸成為數字經濟的全球領先者。中國的企業不再滿足於從軟件中學習國外企業的先進流程,而是希望在不斷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

2011年,SAP推出基於大數據的高性能計算引擎SAP HANA平台,以滿足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李強用一個事例証明了SAP HANA的威力。他說:“2011年農夫山泉成為了我們的SAP HANA客戶。他們在全中國有十幾個水源地和大量的裝配廠,所有的水都要罐裝之后配送到各地分中心,然后送到消費者手中,運輸成本足足佔了總成本的20%-30%。當時SAP和農夫山泉聯合做了一個大數據項目,把所有的運輸數據,包括地理位置、天氣、分中心的部署等數據放在一起,通過大規模的運算,指導如何在全中國范圍內部署倉儲中心、如何優化配送路徑,以便降低運輸成本。而HANA在中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按照傳統的計算模式,這樣大規模的數據運算可能需要24小時,但是通過HANA,我們用了不到37秒的時間。”

李強指出,如今大數據應用的場景日益豐富,例如物流的配送、產品的研發、消費者行為的分析等,而HANA就是中間非常重要的計算引擎。

2015年,SAP推出了跨時代的S/4HANA,將傳統的ERP系統部署在HANA平台上,使得ERP運算的效率大幅提升。

未來已來:打造“智慧企業” 全面賦能實體經濟

2015年以后,數字化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加速。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驚人數量的數據正在不斷地被產生和搜集,成為數字化時代的“鋼筋與水泥”。

如今,SAP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企業應用軟件供應商,客戶佔據《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90%,對創新的追求卻始終如一。

李強表示,傳統企業是依據特定的流程來開展經營活動。但是今天,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企業已經無法按照傳統模式運營。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的普及,使得企業能夠把所有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數據實時採集起來放在雲端,運用大數據計算和人工智能預判機會和風險點。

他滔滔不絕地說:“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預測下一季流行的趨勢,指導產品的研發﹔可以運用大數據預測設備會發生故障的時間點,提前做預測性的檢修﹔農業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預測播種的最佳時間,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讓產品更加安全和環保。凡此種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再完全依據於計劃,而是依據對於企業實時的洞察。這就是我們談到的‘智慧企業’。”

2018年6月,SAP發布一系列新產品,宣布“智慧企業”戰略,引發廣泛關注。

李強躊躇滿志地表示:“人工智能大規模的普及和使用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進而帶動GDP的提升。SAP倡導將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結合在一起,幫助傳統企業打造‘智慧企業’,實現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李強介紹,SAP未來在中國有兩個關注重點:一是幫助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幫助他們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二是對雲計算進行大量的投入,加速中小企業向雲遷移的過程。

李強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為中國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過去20多年,SAP在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不斷壯大的歷程中,見証了中國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騰飛。同時,通過與本地合作伙伴協作共贏,SAP在助力中國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一定可以與中國經濟一道,踏上發展的新台階。”

(責編:董菁、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