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香港小黃鴨之父”林亮:從代工廠到玩具品牌夢工廠

2018年11月14日09:2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率領香港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啟程訪問深圳和北京。隨行團員中,94歲的林亮是最年長的一位。

40年前,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林亮成為第一批到內地開辦玩具工廠的香港商人。年過九旬之后,林亮二次創業,實現玩具品牌夢。

記者面前的林亮,身著一套深藍色西裝,一條有小鴨子圖案的領帶有些俏皮。他小心翼翼地打開一個黃色方形盒子,一對尾尾相連的白色鴨子模具映入眼帘:“這就是當年生產小黃鴨的模具。”

林亮祖籍廣東南海,1936年隨父親來香港生活。1947年,他加入從事塑膠原料生意的源興行有限公司,成功說服老板開辦永新塑膠廠,用塑膠生產玩具。一年后,永新塑膠廠生產出香港第一批塑膠玩具小黃鴨,“由於質地堅韌,顏色鮮艷且不易燃,小黃鴨很受孩子們喜歡。”

1978年的一天,林亮從收音機裡聽到內地改革開放的新聞,他徹夜難眠。“內地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裡可以大有作為。”

林亮回內地設廠還得從三次考察之旅說起。1976年至1978年,香港中華總商會分別組織了京津及東北工業考察團、華東考察團、華中華西考察團。

“當時去內地一家工廠考察,發現這家工廠的機器竟然是前幾年被淘汰的型號。”內地生產設備落后,生產力較低,讓林亮感受頗深:“如果可以利用香港的管理模式,配合先進的生產設備,利用內地的勞動力資源,必有所成。”

1979年,林亮在東莞設立了“永和玩具廠”,招聘了25個工人。然而,將部分生產線從香港轉移到內地,是不小的挑戰。“剛開始,客戶們心裡會存疑,內地玩具廠生產的產品能達標嗎?”

為了生產出優質的玩具產品,林亮每周會用兩至三天的時間到東莞工廠教工人們做玩具。通過細心指導,工人們的生產效率得到提升,良好的產品質量也吸引了來自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客戶。

從1983年起,林亮不斷在內地建立新工廠,到2000年,已擁有包括東莞、南海、連州工廠在內的8家工廠,員工人數增長至18500多人。

“改革開放時期,我們到內地開辦了很多玩具廠,為國家賺了很多外匯,培養了一批玩具業的技術、管理、貿易人才。”林亮說。

在林亮倡議下,1987年,美國大型玩具商“孩之寶”與永和實業有限公司及廣東省佛山市鹽步鎮政府三方聯合,成立了合資公司“永南玩具制品有限公司”,在鹽步設廠,生產變形金剛玩具。林亮因此贏得了“中國變形金剛之父”的美譽。

精耕玩具業多年,林亮逐漸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中國有數億兒童,我們要生產自己的品牌玩具給孩子們。”

2014年,林亮以91歲高齡第二次創業,成立得意創作有限公司,重新設計並推廣於1948年面世的經典小黃鴨LT Duck。“小黃鴨不再是一個玩具,而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品牌。”

目前,經典小黃鴨LT Duck與多家公司合作,授權生產多種小黃鴨產品,包括小黃鴨手表、兒童用品等。“希望我的小黃鴨能一飛沖天。”林亮說。

回顧改革開放的40年,香港不僅是內地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力,同時也是受惠者。從25個人的永和玩具廠,到上萬人的香港永和實業集團,林亮感激改革開放為他帶來的機遇:“身處改革開放的時代,享受政策的優惠,利用內地的勞動力資源,我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

2015年,林亮獲得香港“杰出工業家獎”。多年的努力拼搏,他為香港玩具業寫下輝煌的一頁,也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他不忘回饋社會,在內地成立慈善基金會、開設高校獎助學金等。(記者 洪雪華)

(責編:勾雅文、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