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逼近千億級 掘金“卡拉”如何才能永遠OK?

商場裡的迷你KTV 記者 付迪西 攝
日前,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以下稱“音集協”)發出《關於停止使用部分涉訴歌曲的公告》,要求各KTV終端生產管理商和卡拉OK經營者刪除或者不再向消費者提供6609部音樂電視作品即MV,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在傳統實體KTV持續萎縮、有待轉型升級同時,在線K歌來勢洶洶、線下迷你KTV異軍突起,卡拉OK這個市場目前國內已逼近千億。不過線上K歌成為“現金奶牛”的同時,也存在著被短視頻“狙擊”的焦慮。迷你KTV野蠻生長后,也暴露出各種隱患亟待行業洗牌。那麼,未來這個千億級的市場如何發展?
多重因素導致傳統KTV萎縮
KTV曾是年輕人聚會的首選之地,如今的KTV似乎遭遇寒冬。“這兩年都很少去KTV唱歌了。”27歲的小黎是一位K歌達人,她說,以前可以唱一通宵,但是這一兩年幾乎都沒去過KTV了。
早在2015年,全國各地就出現了一陣KTV閉店潮。由於在線KTV、電影等休閑娛樂產業的發展,KTV經營同質化、版權費用以及房租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KTV行業整體經歷嚴冬,萬達大歌星、錢櫃、好樂迪等全國連鎖型KTV都經營慘淡甚至關門大吉。
“開KTV,房租、裝修是一筆很大的費用,稍微裝好一點裝修費都是幾百萬,再加上員工工資,投入很大。”家住彭水縣的陳先生曾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KTV,他告訴記者,KTV都不是靠收包房費賺錢,主要是靠酒水、小吃來盈利。但是這兩年,大家休閑的方式多了,都喜歡去耍桌游、耍密室逃脫等游戲,客流量大幅減少,因此KTV很難賺錢。
除了租房裝修這些成本,KTV的成本還包括版權費用。根據音集協2016年公布的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收費標准公告,按照重慶8.6元/天/終端的標准,如果有20間包間,那麼一天的版權費就是172元,一個月30天就是5160元,一年算下來數額不菲。因為音樂版權成本較高,KTV因版權爭議引發的官司也不少,甚至有KTV被告到破產。
線上K歌遭遇短視頻“狙擊”
在“拋棄”KTV后,小黎就轉戰到了線上K歌。“我一般是用全民K歌,想唱歌了戴個耳機就能唱。”從2015年至今,小黎在全民K歌上發表了80多首單曲。
全民K歌這款免費K歌APP可謂是“悶聲發大財”,據易觀數據,2018年1季度全民K歌活躍用戶數達1.79億人次。
全民K歌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用戶贈送的虛擬禮物和草根明星的付費合輯分成、付費會員、廣告等。記者登錄全民K歌發現,贈送禮物需要K幣購買,而購買K幣就需要真金白銀。購買45個K幣6元,購買3660個K幣需要488元。購買VIP也不便宜,12個月的年費需要288元。
今年10月初,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遞交赴美上市招股書。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騰訊音樂上半年總收入86.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4.85億元增長92.2%。而在2018年上半年,在線音樂服務與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分別佔到總收入的29.6%和70.4%。其中,社交娛樂服務主要包括虛擬禮物和增值會員,比如用戶可以向分享卡拉OK的人發送虛擬禮物以表示感謝。
騰訊音樂娛樂圖謀上市,競爭對手唱吧也在今年遞交了上市申請。
在線K歌平台的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然而抖音、快手這些短視頻的崛起,讓在線K歌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
迷你KTV已成資本追捧風口
在重慶主城的各大商圈的商場、電影院,自助迷你KTV隨處可見。這種自助迷你KTV與電話亭差不多大小,裡面裝有顯示器、話筒、耳機和音響設備,隻需要在線支付就可以開始歡唱了。
迷你KTV唱歌的方式與傳統KTV不同,用戶需要戴耳機拿話筒。而購買套餐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單曲一首10元。另一種是按時間計算,一般時間越長折扣越大,15分鐘要15元、30分鐘要30元、45分鐘40元、60分鐘45元、90分鐘50元。記者也嘗試了點播歌曲,全程都是自助,可以用支付寶、微信和QQ付款。
家住渝中區化龍橋的小陳告訴記者,她與同學周末都會來唱歌,有時周末還需要排隊。“這比去傳統的KTV方便,並且就算一個人來唱也不會覺得尷尬,價格對於學生來說也可以接受。”小陳表示,她平時學習壓力大,喜歡用唱歌的方式舒緩壓力,隻要來“吼”一下,心情也好很多,並且這樣的消費與傳統KTV相比,並不算昂貴,學生也消費得起,“我一般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夠了。”
2017年,迷你KTV異軍突起,抓住了“孤單經濟”、碎片化消費,以及全民嗨唱熱潮,成為年輕消費者追捧的對象,“共享KTV”形式的線下迷你KTV運營、維修等成本較低。據了解,一台迷你KTV設備的成本在2萬元~3萬元之間,直營和加盟代理模式,利潤在56%、49.3%左右,回收平均在5~6個月。
眾多資本接連入局,星糖mini、咪噠miniK、友唱等多家運營企業都獲得了數千萬級的投資。一時間,迷你KTV成了資本追捧的風口。
艾媒咨詢權威發布《2017年中國迷你KTV行業白皮書》顯示,預計未來兩年迷你KTV市場將快速擴展,2019年有望突破140億元大關。記者從數據上看到,2017年中國迷你KTV市場份額分布中,咪噠minik以38.8%的市場佔比處於行業領先,友唱M-Bar及哇屋wow分別以33.2%及12.1%的市場佔比位列二三位。其中。咪噠minik以8.4的知名度在各品牌中領先,友唱M-Bar以8.1的知名度緊隨其后。
然而,在實際的運營中,迷你KTV的同質化競爭,以及在音效、操作、衛生等方面的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
縱深
千億級的K歌市場如何掘金?
“我認為K歌產業這塊,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專業投資人鐘裕寬介紹,現在是一個娛樂時代,各種音樂節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目前這個市場其實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
發展要更加多元化
鐘裕寬介紹,在今年上半年,他和幾個朋友投資了一個“街頭K歌夜”的活動,在九街、時代天街這些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擺上K歌設備,讓路過的市民可以參與挑戰打擂。而整個K歌的過程,則通過直播平台直播,如果挑戰者獲得足夠多的點贊,就能夠打擂成功贏得現金獎勵。
“其實這就是把線上線下打通結合,然后再加上互動,內容和形式都更加多元化。”鐘裕寬說,這個活動大概做了2個月,九街和時代天街都是免費提供場地贊助,另外還有3家企業贊助。僅靠贊助,就實現了8萬元左右的淨利潤。因為活動很受歡迎,而且不存在什麼壁壘,所以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在自己搞“K歌夜”類似的活動。
鐘裕寬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應該還會投資另外一個K歌相關的項目,目前正在談。“我舉得多元化、互動性應該是接下來K歌產業可以發展的方向。”鐘裕寬表示,因為市場潛力很大,他也會積極思考接下來這個產業會怎麼往下走。
線上線下相互融合
知名互聯網評論家丁道師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隨著互聯網發展的迅速,出現了“孤單經濟”“一個人經濟”等,其實這與人們的社交方式發生變化有關系。目前傳統KTV的減少,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娛樂習慣、生活習慣也有很大關系,這就需要傳統KTV主動“擁抱”互聯網,自己來實現轉型升級。
丁道師認為,KTV市場仍有潛力,而且線上發展沒有阻礙線下產業經濟的增長。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很多人認為互聯網的發展,讓很多人通過網絡就可以看電影,誰還會去電影院?但根據數據顯示,2002年中國一年的票房隻有10個億,但今年預估將達到600億。
互聯網就是一個線上線下的互動,比如線下的KTV會利用美團、糯米攬人氣,節假日傳統KTV消費仍然可觀。而線上的比如唱吧APP就與線下的麥頌合作,搞起了唱吧麥頌KTV,把流量變現。因此,丁道師認為,K歌產業線上和線下是合作互贏的關系,不能劃分得那麼清楚,隻有將線上線下融合,才能夠發展。(記者 謝聘 付迪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