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楓涇鎮:眾創入村 水鄉日新(慶祝改革開放40年基層行·鄉鎮篇)

本報記者  郝  洪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
2018年12月04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老廠房裡的煙囪,北旺涇阻擊戰的碉堡,都保留下來了……”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介紹。誰能想到,去年6月,眼前的長三角路演中心還是一片荒涼廢舊的老廠房,一年半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為上海西南門戶的新地標,也是長三角地區創新創業的新平台。

  作為一個有15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楓涇鎮找到新的活力,與上海臨港集團聯手打造上海臨港·楓涇科創小鎮,致力農業科技項目孵化,為農創項目搭建路演平台,促進社會資本與農業技術聯姻。

  今年3月28日,在楓涇鎮,蘇州西風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上海海洋大學簽訂協議,獨家獲得中華絨鰲蟹“江海21”品種的商品蟹銷售權與品牌使用權,轉讓期限10年,轉讓總金額1500萬元,創下國內水產品種轉讓價格之最。截至目前,楓涇科創小鎮已累計舉辦各類技術路演對接活動200余場,成功注冊科技類企業200多戶。其中,舉辦農創路演活動30場,成功對接項目39個,成交金額達5000多萬元。

  中國小鎮很多,古鎮也不少,如何在發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楓涇以“小鎮更新,眾創匯聚”為發展主題,不搞大拆大建,聚焦“科創、文創、農創”,啟動“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四大更新。

  早在本世紀初,楓涇鎮就開始轉型發展,將目光投向文創,吸引創客入村。

  小鎮北部的中洪村,是遠近聞名的“中國特色村——農民畫村”。陳惠芳一家是村裡土生土長的“農民畫世家”,一家9口都會作畫。隨著“金山農民畫”的招牌越擦越亮,單靠畫畫,陳惠芳一年就有10萬元收入。

  “我正打算腌酸菜呢!”從東北來到上海的農民畫家沈樹花的畫室門口擺了一溜兒大白菜。一進門,一幅大公雞的畫作映入眼帘。“看這雞尾巴,有玄機!人參貂皮鹿茸角,東北‘三大寶’都在上面。”

  “中國農民畫村”裡的畫家來自吉林東豐、陝西戶縣等中國民間繪畫畫鄉,是楓涇古鎮最早的文創創客。在畫村裡,各地的農民畫家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游客們不僅能觀摩畫家們的創作過程,還可以研習繪畫。

  在楓涇鎮,長三角路演中心和中國農民畫村並不是最時尚的眾創空間。去年3月,楓涇鎮新義村組織農民將閑置用房出租給眾創企業,既為企業和創客提供創新創業平台,也讓一大批閑置的農宅“活”了起來。目前,新義村首批9戶農民將閑置房屋出租,租期15年。閑置民宅成了創新工作室、民宿、休閑農業基地。

  “傳統農民缺乏現代農業技術和經營方法,一年辛苦勞作,收獲全靠天氣、力氣和運氣。”楓涇鎮新義村黨總支書記尤利明說。如何突破“三氣”瓶頸?“要像培養大學生村官一樣培養大學生村民,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到農村創業發展。”

  陸華輝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本來可以跳出農門,最終選擇返鄉與其他4位伙伴共同成立上海輝燦果蔬合作社,有償流轉經營250畝農田,草莓採摘游、有機蔬菜網絡銷售風生水起,平均每天銷售有機黃瓜3000公斤以上。“年輕創客是未來鄉村的主力軍,我們將通過‘眾創入村’帶動鄉村振興。”尤利明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4日 04 版)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