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徐工集團 創新叫響中國品牌(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8年12月05日09: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徐工集團起重機械事業部的結構車間裡,100米長的轉台智能生產線上,10台智能焊接機器人不停忙碌,動作精准有條不紊,前后步驟環環相扣。

  “這是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大型結構件智能化焊接生產線。”工藝師呂金波介紹,智能生產線投運后,自動化焊接率從40%提升至90%,產品一次交驗不合格率降低至1%以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依靠創新,徐工集團29年來主要指標位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目前居世界行業第六位。今年1至9月,徐工主機產品銷量保持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875億元,其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44%﹔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5%,利潤、利稅分別同比增長42%和44%。

  創新精神引領:初心不改始終聚焦主業

  從最初的“三廠一所”到現在涵蓋工程機械與核心零部件、重卡、環境產業、礦業機械四大板塊54家企業,制造基地遍及全球,產品遠銷182個國家和地區﹔從誕生新中國第一台汽車起重機、蒸汽壓路機,到如今制造出世界領先產品——回望75年發展歷程,徐工始終堅守主業、初心不改。

  2010年,徐工千噸級履帶起重機下線﹔2011年,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下線﹔2012年,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成功下線……在如此短時間內實現產品噸位的三級跳,徐工是怎麼做到的?

  “這得益於徐工一以貫之的創新精神引領、創新道路選擇。”起重機械事業部副總經理單增海直言。

  在世紀之交,國內吊車市場普遍以中低端和小型化為主、發展策略上以模仿和跟隨為主。徐工以巨大的勇氣與擔當,選擇了走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發展道路,增加科研人員結構比例,集中力量實施自主研發、科技創新,逐漸與國內同行拉開了差距。

  “中國裝備正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從國內市場向全球裝備市場全面挺進。”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說,“沒有創新精神就沒有今天,更不會有未來。”

  2014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容量萎縮到2011年高點時的28%,很多企業轉投房地產等其他行業。面對行業生存危機和國家建設需要,徐工不斷加強創新研發,在重卡車輛、環衛設備、礦山機械等新領域加快布局,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

  創新能力驅動:技術護航鍛造中國品牌

  1萬小時無故障!徐工自主研制的400噸級挖掘機油缸,出口澳大利亞交付使用后刷新了紀錄,標志著又一款中國核心零部件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4年前,澳大利亞礦山巨頭力拓公司來中國尋找合適的供貨商。當看到徐工有主機產品銷售時,便詢問可否供應液壓油缸。由於我國挖掘機油缸產業起步較晚,技術和工藝水平受到制約,長期沒有一家企業能夠供應該產品,徐工當時主機上的液壓油缸也依賴進口。

  “打造中國品牌,核心零部件的產業變革是不得不邁過的一道檻。”徐工液壓事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陳登民回憶,項目初期接連遭遇機加工水平不足、無油軸承密封件空白、銅合金焊接件替代技術不成熟等難題,項目完工后又經歷了產品下線30小時就“罷工”的考驗。

  33噸、45噸、70噸、90噸……隨著自主研制產品噸位紀錄不斷刷新,一系列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

  好消息不斷傳來:新型電控變速箱打破跨國公司壟斷開始實現自主可控﹔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2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700噸液壓礦用挖掘機等填補100多項國內空白……

  多年來,徐工始終保持年研發費用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的5%左右。20年前,徐工的專利數僅為6件﹔眼下,這支2.3萬人、平均年齡34歲的年輕隊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擁有發明專利1413件。

  創新平台支撐:智能服務助力轉型發展

  平台上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閃耀著密集的“星光”,每個光點都代表著企業銷售的工程機械——徐工2016年發布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跨行業、跨領域Xrea工業互聯網平台。

  平台最新數據顯示,入網設備已經超過61萬台,覆蓋國內外330個不同區域、60多個行業、400多家客戶、20多個應用場景,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徐工研發模式、制造模式、經營模式、服務模式以及組織模式等方面的變革。

  去年10月,徐工發布智能制造實施方案,提出10大建設任務、25個子課題,以數字化工廠、智能化裝備、網絡化供應鏈、綠色制造技術為支撐,開展智能生產,提供智能服務,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和保障。

  眼下,徐工智能化改造已在7個公司鋪開,瞄准31個智能化單元、9條智能生產線、5個智能化車間,重點聚焦關鍵工序設備的智能化改造、設備互聯數據分析、工業大數據探索應用、全生命周期質量大數據系統、智能供應鏈平台建設等重大任務,將快速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提升。

  智能制造是創新載體,工業互聯網則是依托平台。針對工業企業“生產方式大變身”的需求,徐工為每一台工業設備配置了“黑匣子”,讓設備“開口說話”,將設備運行狀態、工作效率、故障信息等關鍵信息,以數據方式實時精准傳送至平台,進行大數據挖掘和分析,實現產品研發、制造、營銷全過程管理,從而助推制造企業從賣產品到賣服務、從低端走向高端,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5日 10 版)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