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民航圓滿完成HUD RVR90米低能見度起飛驗証試飛

可解決80%低能見度下起飛問題 大幅提高航班正常率

2018年12月05日10:53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12月4日晚,中國民航在首都機場圓滿完成基於平視顯示器(HUD)的跑道視程(RVR)90米低能見度起飛首次驗証試飛。陶冉攝
12月4日晚,中國民航在首都機場圓滿完成基於平視顯示器(HUD)的跑道視程(RVR)90米低能見度起飛首次驗証試飛。陶冉攝

人民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董菁)12月4日晚,中國民航在首都機場圓滿完成基於平視顯示器(HUD)的跑道視程(RVR)90米低能見度起飛首次驗証試飛, 同時進行了ⅢA類進近著陸驗証飛行。這是繼去年開展HUD RVR150米項目后的又一大飛躍,通過RVR90米起飛,可解決首都機場80%的低能見度下的航班離港問題,進一步提高航班正常性,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全程參與驗証試飛活動。

減少低能見度下起降飛行技術差錯

4日21時22分、21時29分,國航一架空客A330和山航一架波音B737,在華北空管的指揮下,在首都機場平穩著陸。通過試飛,驗証了使用HUD在首都機場實施RVR90米起飛、標准ⅢA類進近著陸的可行性,以及相應的低能見度運行程序。

HUD是一種機載光學顯示系統,可以把飛機飛行等信息投射到飛行員視野正前方的透視鏡上,在此區域顯示足夠多的信息和引導。借助HUD,駕駛員能夠在不斷觀察外界情景的同時,更為及時地了解相關飛行參數和狀態信息,從而增強情景意識﹔同時能在全天候運行尤其是低能見情況下,減少起飛、進近和著陸期間的飛行技術差錯。

李健介紹,“起飛和著陸是保証飛行安全最重要的兩個階段。飛行員在進近著陸前從儀表到外界目視的轉換,需要2-3秒,這點時間雖短,但對決斷飛機著陸與復飛至關重要。平視顯示儀,不需要低頭,看到跑道的同時,也能看到投射在顯示屏上所有主要的儀表數據,大大地減輕了飛行員操作的復雜性。可以說,HUD在飛機起飛著陸的關鍵階段具備良好的安全價值。”

有效降低霧霾天氣對旅客出行影響

為配合此次RVR90米驗証試飛,首都機場還一並完成IIIA類運行驗証試飛,實現起飛與落地相配套,綜合提升首都機場低能見運行保障能力。民航局飛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首都機場隻具備II類運行能力,也就是說,如果天氣能見度低於RVR 300米,未配備HUD的進港飛機就得返航備降。此次,首都機場實現IIIA類運行后,落地標准將由RVR 300米進一步下探至RVR 175米,這將有效減少霧、霾等低能見度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對旅客、航空公司都是一大利好。

HUD技術和使用盲降系統進行ⅢA類運行都為航班在低能見度條件下運行提供了技術手段。首都機場在實現HUD RVR90米起飛、IIIA類運行后,其低能見度保障能力將邁上一個新台階,極大地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利於中國民航低能見度運行能力的整體提升。

李健說:“從去年的RVR 150米起飛到今天的RVR 90米起飛,60米能見度的降低,基本上可以解決首都機場在冬季因為天氣不好影響起飛的問題。而且首都機場使用這樣的新技術,將起到引領和帶動示范的作用。我們下一步計劃在所有的千萬級機場推動III類機場運行,這將大大提高中國民航的運行效率。”

全國三分之一的飛機已裝HUD系統

自2005年起,中國民航就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一直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航空市場。多年來中國民航始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當前中國民航每年淨增二、三百架運輸飛機,運行規模相當於每年新增一個大型航空公司。

在如此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中國民航如何保証安全標准不降低、服務質量不降低?李健指出,新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由非精密進近過渡到精密進近安全水平提高7倍﹔使用增強型近地警告系統安全水平可提高20倍。此外,新技術還可帶來正點和容量方面的價值。

李健說:“目前中國民航共有3500多架飛機,其中三分之一裝了HUD系統。隨著新技術新標准的提升和運用,大家看到了好處,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會隨之提升,勢必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民航積極推進PBN、ADS-B、HUD、GLS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比國外更加積極主動,主要因為從新技術的應用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比如,九寨機場使用RNP技術解決了單向起降問題,航班正常性提高了13.9%﹔成都-拉薩航線依靠PBN技術開通了平行航路,依托ADS-B縮小了飛機航路間隔,每天的航班起降突破了100架次﹔濟南、青島等機場依靠HUD實現了低成本的低能見運行。

(責編:李昉、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