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集團

咬定綠色發展 深耕生態產業(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本報記者  趙永平

2018年12月06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秋的千島湖,水面煙波浩渺,兩岸層林盡染,詩畫江南韻味更濃。

  千島湖畔,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林集團)旗下的千發集團,見証了綠水青山的來之不易:20年深耕,18個林場堅定轉型,從“砍樹”到“看樹”,從“賣木材”到“賣風景”,好生態換來好“錢景”。

  這是中林集團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林業行業唯一的央企,中林集團5年來淨資產增長20倍,營業收入增長3.5倍,利潤總額增長近10倍。

  生態優先,一根木頭“三鏈融合”

  十年樹木,林業是一個周期長的“慢產業”。長期以來,行業門檻低、效益差,發展粗放。隨著天然林全面商業禁伐,林業面臨新的“發展之問”:木材從哪來?生態怎麼保?發展和保護如何兼顧?

  2013年,中林集團新的發展戰略漸漸清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引領”,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核心優勢業務,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全面升級。

  借“一帶一路”東風,中林集團積極“走出去”。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口岸的國林木業城,一根原木從進口到成品出口,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的“三鏈融合”。

  深耕“原字號”,老產業煥發新生機。中林集團圍繞主業,三大產業快步發展:林木資源開發利用板塊,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模式﹔種子種苗板塊,年生產林木及農作物種子由2670噸增長到2.2萬噸,進口種子由70噸增長到2900多噸﹔生態旅游板塊,圍繞森林資源,以千島湖“保水漁業”發展模式為基礎,努力構建“一湖變十湖,十湖帶百湖”的產業布局。

  深化改革,機制創新釋放活力。中林集團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5年來,先后設立、重組混合所有制企業78家,引入民營企業、社會資本94億元,混改企業佔到集團所屬企業的六成以上。

  優化資源,更注重呵護綠色。“多運一根木材,當地就少砍伐一棵樹。”在生態脆弱的青藏高原,中林集團展開“綠色生態行動”,兩年向西藏運送板材9萬立方米,相當於保護了1400多公頃天然林。在廣東雷州半島、廣西岑溪,中林人不懈墾荒,營造了105萬畝人工林,讓曾經荒涼的土地變成林海綠洲。

  “林業產業是生態產業,必須咬定綠色發展。這些年集團公司不斷壯大,經濟指標成倍增長,最根本的是搶佔了戰略制高點,抓住了生態這個牛鼻子。”中林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權禮說。5年來,中林集團木材經營規模由366萬立方米增長到5000萬立方米,進口量佔全國的20%。

  創新模式,產城融合共建共享共贏

  放眼木材行業,眾多企業小散弱,怎麼轉型?中林集團致力打造林業轉型升級綜合性服務平台,圍繞“沿邊、沿江、沿海”整合上下游產業。

  產城融合,先行先試。2014年,中林集團與綏芬河市共建國林木業城產業園。一個園區,綜合生產服務、融資服務、集約利用、資源共享4個平台,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通過共建、共享,實現多方共贏。

  金融造血,解中小企業燃眉之急。國林木業城、企業與銀行建立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閉合循環,有了央企的“金字招牌”和資金保障,園區企業茁壯成長。

  林業園產生綜合效益。2017年,國林木業城實現營業總收入66億元,工業產值25億元, 2000多林區工人實現了再就業,為地方轉型發展作出貢獻。

  產城融合不斷復制,迅速打開市場。中林集團在口岸城市滿洲裡設立了公司,開通6個專列站點,年過貨量達200多萬立方米。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加快建設如皋港、新民洲港、宿遷港等10多個林業產業園。

  綠色引領,林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綠色發展,林業無疑是“近水樓台”,但如何“先得月”呢?中林人深挖林業多元功能,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由貿易向實業轉型,我們邁出了第一步,由‘做大’到‘做優做強’,要在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中林集團總經理林展說。

  一條魚有多大價值?千發集團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出了答案:以普通的鰱鳙魚為基礎,以保水為前提,形成集“養殖、管護、捕撈、銷售、加工、烹飪、旅游、科研、文創”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生態經濟發揮“乘數效應”。去年集團銷售有機“淳魚”35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8600萬元。同時,旅游業快速發展,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生態旅游收入1.5億元。

  中林集團圍繞森林資源,探索嵌入式開發、融入生態,打造集林業、旅游、健康為一體的“森林康養”產業,開發了寧波商量崗、西雙版納雅德秘儂旅游度假區等生態旅游項目。目前,集團生態旅游產業遍及25個省份,去年旅游總收入達到3.96億元。

  生態旅游“一村又一村”。中林集團以村庄為基礎,推動一批特色生態游項目,在精准扶貧、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雲南景洪市大荒壩村,眾多游客來到山裡觸摸大自然,林產品、手工藝品走出大山,帶來發展的新希望,村民玉臘說:“想不到,山裡的土貨能賣出好價錢,全村106戶444人脫了貧。”浙江淳安縣鰲山村,發展起一批特色民宿,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鄉村游”成了黃金周的新亮點。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6日 03 版)

(責編:丁亦鑫、董菁)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