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詳解“中國特色”快速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董菁)12月10日,中國民航局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展計劃司副司長董法鑫就《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中提到的“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航空+高鐵的大容量、高效率、現代化的快速交通運輸服務體系”一句中,針對如何理解“中國特色”這個概念回答了記者提問。
董法鑫表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是建設民航強國的最終目的,也是最根本的動力源泉。
董法鑫說,從需求側角度看,到2020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將超過7億人次,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但是人均出行水平隻有0.5次左右,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的航空人均出行2-3次來計算,未來將是幾十億的航空旅客出行規模,需求潛力和民航發展空間依然巨大。隨著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理念、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升級,便捷舒適、智慧綠色、國際跨境以及快速、大容量將是未來客貨運輸市場的主要特征。可以講,隻靠民航一種交通方式,無論從資源稟賦還是能力條件看,都難以全面滿足人民群眾的不斷升級的出行需求。要知道,目前全球航空旅客運輸量才41億人。
從供給側角度看,隻有航空和高鐵才能提供滿足以上所說的未來出行需求的運輸產品。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同時具有廣覆蓋高等級民航網絡和高速鐵路成網運行的國家,民航和高鐵在基礎設施、運輸組織、客戶服務等方面也具有設施設備最新、管理現代化特征最明顯、發展潛力勢能最大的交通運輸方式。
董法鑫表示,"航空+高鐵"既是現實需求的合理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民航發展必須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站在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主動推進"航空+高鐵"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相互誘發、互相支撐的良性發展環境,最終實現"1+1>2"的發展效果。目前看,中國有條件也有能力去推動實現這個偉大創新,並且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要的同時,也為世界航空運輸發展和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變革提供"中國方案",做出"中國貢獻",實現中國發展成果全球人民共享。我想,這已是我們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的內涵。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民航將進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鐵路也將在四縱四橫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網。加強民航和高鐵在基礎設施布局、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標准規范、運輸服務等各方面的對接融合,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技術標准一體化、信息平台一體化,打造"無縫銜接、中轉高效"的服務產品,是當前和未來民航工作的重要內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