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歷史巨變 中國崛起

2018年12月17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制圖:潘旭濤

  1981年,改革開放進入第四個年頭。

  年輕的英國電影導演柯文思第一次踏足中國的土地。他說,中國給他最大的印象是成千上萬的人騎著自行車上班,清晨的長安街上回蕩著清脆的自行車鈴聲,街上幾乎看不到一輛轎車。他為了給電影找素材,從北京去了各地,看過熱鬧的集市,也去過極度貧困的山村,住過政府的招待所,睡在農民和小商販的家裡,也曾在長江駁船的甲板上過夜。近9個月的採風令他終身難忘,他被中國人民勤勞、堅韌和樂觀的品格深深打動,深刻感受到了一個歷經5000年時間洗禮的東方文明所煥發出的強勁發展動力。

  2018年9月,已經拿過多次奧斯卡獎和艾美獎的柯文思再次來到中國,長安街上已是車水馬龍,到處高樓林立。無處不在的激情和活力、樂觀和機遇,讓柯文思感慨: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

  柯文思感受到的變遷,恰好是億萬中國老百姓在這40年間親身經歷的現實。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新生,也給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發展樣本,尤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新的路徑選擇。

  記得當年改革開放之初,在“向哪裡走”的問題上,中國人還有過激烈的爭論。突破思維的條條框框並不容易,但中國迅速找到了一個共識點,這就是“實踐”二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理論對不對,路線對不對,實踐來說話。實踐理念釋放了極大的動能。而種種經過檢驗的成功實踐又反過來修正完善了中共的執政思想。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這句話精准概括了中國4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成就的精神要義。再漂亮的理論都要經過實踐檢驗,實踐和理論還要相互促進。

  時至今日,世界上仍有一些研究中國的人想為中國的發展總結出一套“模式”來。其實,中國的成功,恰恰在於勇於實踐,勤於實踐,在實踐中去磨合碰撞,以獲得最優效果。這種發展方式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是變與不變的辯証統一。不變的是堅持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變的是隨時以開放的心態、創新的精神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就是中國智慧。

  (文/獨孤九段)

  經濟高速增長

  1978年至2017年,中國的GDP從3679億元增至827122億元﹔中國經濟實現年均9.5%的增長,其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1.8%上升到15%左右

  收入顯著提升

  1978年至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從385元增至5966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2.8倍。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升到2017年的8690美元,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減貧成就巨大

  40年來,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70% 。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7.7億人減少到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97.5%下降到3.1%

  出行更加便利

  截至2017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12.7萬公裡,比1978年增1.5倍,其中高速鐵路達2.5萬公裡﹔全國公路總裡程達477萬公裡,比1978年增長4.4倍﹔全國鄉鎮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別達99.99%和99.98%

  數據來源:《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

(責編:杜燕飛、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