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18年12月18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片來源:新華社 人民視覺

  圖片來源:新華社 人民視覺

  改革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一共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其中許多是事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如市場體制改革、宏觀調控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監察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

  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八項規定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4808起,處理黨員干部34955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6428人,“四風”增量問題總體呈逐年大幅下降趨勢。

  精准扶貧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准扶貧”,強調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預計到今年底,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將減少85%以上,80%左右貧困村將退出,全國832個貧困縣將減少430個以上,12.8萬個貧困村將退出近10萬個。

  多証合一

  2014年2月,國務院印發《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明確“實繳制”改為“認繳制”,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2015年10月,全國范圍內實施企業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和稅務登記証“三証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后証”“多証合一”等措施為創業創新鬆綁解絆,全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持續高漲。

  戶籍改革

  2014年7月2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區別,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根據城市類型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標志著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台。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兩免一補

  2015年11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明確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准定額﹔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目前,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經建立,5年來累計資助學生達4.25億人次。

  深化軍改

  2015年11月28日,中央軍委印發《關於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指出要牢牢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以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協調推進規模結構、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中國軍隊的領導管理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迎來了突破性改革,軍隊組織形態日益現代化,能打勝仗成為主攻方向。

  醫保整合

  2016年1月,《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印發,要求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政策實現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截至2017年底,各省區市普遍啟動整合工作,80%以上地市已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城鄉醫保整合制度擴大了城鄉居民就醫選擇范圍,提升了公共服務質量。

  營改增

  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試點范圍從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等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過去5年,營改增累計減稅2.1萬億元,取消、免征、停征和減征1368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開放

  中國改革開放歷程是全方位的。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為國際社會搭建合作共贏新平台。這個倡議源自中國,屬於世界,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走出一條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新、文明之路,為各參與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5年來,自貿區建設從上海起步,不斷發展,目前已擴大至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海南等地。自貿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在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一帶一路

  習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同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5年來,“一帶一路”吸引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中國同相關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

  亞太自貿區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量級成果:明確未來亞太合作的方向與目標,作出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的重大決定,勾畫建設亞太互聯互通網絡的新藍圖,找到支撐亞太經濟發展的五大新支柱,開辟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合作新領域,促進中國與亞太主要國家雙邊關系的新發展等。

  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全面闡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外交的一面重要旗幟,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G20杭州峰會

  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舉行。會上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公報反映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中國理念,體現了推動解決世界經濟增長所面臨根本問題的中國方案,融匯了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主張,並將這些理念、方案、主張上升為國際共識。

  放寬市場准入

  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召開。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強調順應時代潮流,堅持開放共贏,宣布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一系列重大舉措再次展示了中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信心。

  中歐班列

  2018年8月26日,隨著從德國漢堡發出的X8044次中歐班列到達湖北武漢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萬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規模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有力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經貿往來,極大豐富了沿線各國人民的消費生活,通關便利化水平也大幅提升。

  進博會

  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個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進博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

 

(責編:杜燕飛、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