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營企業家系列訪談

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乘改革開放東風 企業創新永不落幕

申佳平
2018年12月18日09:13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開欄的話: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經輝煌四十載。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肯定廣大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

回望來路,統戰部經濟局和人民網聯合推出融媒體欄目《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民營經濟要走向更加廣闊舞台》,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分享其創業之路的艱辛與成就,透過民營經濟的發展感受最具活力的時代脈搏。

中原熟,天下足。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自古就有“天下糧倉”的美譽。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市場經濟發展,河南省食品產業穩步擴張,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逐漸朝著“國人廚房”“世界餐桌”的目標大步邁進。

在河南眾多的優勢食品企業中,三全集團從1989年發明速凍湯圓起步,歷經近30年的光輝歷程,逐步成長為我國最大的速凍食品上市企業。據了解,2018年前三季度,三全食品的銷售收入達41.92億元,市場佔有率達30%,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

在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的三全集團總部,記者見到了這艘“速凍食品航母”的掌舵人——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眼前這位76歲高齡的民營企業家腰板挺直,講話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1979年,我從四川調回河南鄭州,近40年來,我親眼看到了改革開放帶給民營企業的變化。我和三全集團是改革開放40年的親歷者、見証者,更是真正的受益者。”陳澤民講到,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民營企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得到肯定,三全集團必將繼續堅定發展信心,謀求企業更大的突破。

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崔鐘文攝

50歲下海創業 醫院院長變身“湯圓王”

1942年,陳澤民出生於重慶,后來因為家庭緣故,不滿10歲便到河南學習。1965年,陳澤民從豫北醫專(現新鄉醫學院)畢業,主動要求到四川支援“三線”建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外科醫生。

“在深山老林裡工作的15年,我除了完成本職業務,還搞了不少發明創造。”陳澤民笑著回憶道,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曾經收集軍工企業的報廢材料,成功組裝了一輛三輪電動摩托車。

1979年,陳澤民被調回到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放射科工作。期間,他依舊保持動手創造的習慣,不僅經常免費給鄰居、同事修理電器,還曾經修好過一台醫院裡被水淹得報廢的大型X光機。

1987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走過將近10個年頭﹔陳澤民已成為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年近50歲,很多人以為這個捧著“金飯碗”的中年人一定會安安穩穩地等待退休﹔然而,在陳澤民看來,這個時間節點恰恰才是他嶄新人生階段的開始。

這一年,陳澤民和愛人向鄰居借款1.5萬元,用丈母娘的名義開辦了如今三全集團的“雛形”——三全冷飲部。陳澤民激動地告訴記者,“我與改革開放的緣分從冷飲部的名字上就能得到體現。正是為了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把它起名叫做‘三全’。”

由於經營得當,善於引進、制造新產品,三全冷飲部很快就人頭攢動,收益頗豐。 然而,“愛琢磨”的陳澤民沒有止步於經營雪糕,而是開始著手研究速凍湯圓。“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湯圓。我用從四川帶回來的小石磨做湯圓,送給鄰居、朋友們品嘗,他們都說好吃的不得了。”說起自己親手做的湯圓,陳澤民臉上寫滿了驕傲。

第一代包裝的三全湯圓。

1989年,中國第一個速凍湯圓在陳澤民手中成功“誕生”。此后,受熱播電視劇《凌湯圓》的啟發,陳澤民把他的速凍湯圓起名叫做“凌湯圓”,並申請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標。

生產出來的湯圓需要走向市場,陳澤民便利用業余時間,自己蹬著三輪車,拉著煤氣灶和鍋碗瓢盆,到鄭州市內的商店、菜市場,現場生火煮給店家品嘗進行推銷。“我帶著湯圓去幾家大商場裡推銷,各個商場負責人試吃之后,給了我‘先送兩箱試試’的待遇。”令陳澤民高興的是,當天送去的十幾箱湯圓全部銷售一空,商場迅速和三全冷飲部建立了穩固的產銷關系。

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在蘭州的展銷會上推銷三全的各類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三全凌湯圓”就在鄭州闖出了小名氣。此后,陳澤民利用一切機會,把推銷足跡擴展到了西安、太原、沈陽、濟南、上海等城市,不能現場煮湯圓,他就向對方展示自制的湯圓模型,用“最笨的”推銷方法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這時,陳澤民“中國湯圓王”的名號也越叫越響。

1992年1月17日,時年88歲的鄧小平悄悄登上了一列沒有編排車次的火車,“南巡講話”石破天驚,轉變了國家命運走向,也影響了無數年輕人的人生抉擇。這一年,我國“下海”經商的黨政干部數不勝數,年滿50歲的陳澤民便是其中之一。

“我那時工齡都快30年了,有人好心建議我干脆休病假,半年后可以自動轉勞保,一切福利待遇都不會變。”面對“退路”之選,陳澤民拿出了壯士斷腕般的魄力,毅然決然辭去公職,成為了一名“92派”創業者。他說,“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才能全力以赴。”

1992年,三全冷飲部正式改名為三全食品廠。創業維艱,陳澤民凡事親力親為,樂此不疲。他回憶道,在建新廠房時,由於資金有限,他和工人們一起動手拉車去撿磚瓦,撿舊門窗,才終於蓋成了一個簡易廠房。買不起進口設備,陳澤民又“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僅花費30多萬元便建成了中國第一條“土造速凍湯圓生產線”,每天可量產30噸速凍湯圓。

創新不息勇爭先 “小作坊”變身上市公司

“我這個人不安分,不喜歡重復別人的老路子,企業家就是要開拓創新。”如陳澤民所說,走上速凍食品這條路后,他依然愛“搗鼓”,不斷給三全創造新產品,注入新活力。1995年,中國第一個速凍粽子在陳澤民手中面世。此后,陳澤民又相繼開發了水餃、餛飩、包子、粽子、饅頭等一系列產品,逐漸由“中華湯圓王”變身為媒體口中的“中國速凍食品專家”。

不過,三全的亮眼成果也引來了不少“山寨”模仿。對此,陳澤民顯得非常淡然,“與其讓海外企業分一杯羹,倒不如本土同胞齊心協力,把市場做大。三全應該做的,唯有苦練內功,在行業中永遠保持領先地位。”

二十多年來,三全食品始終堅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先后承擔了“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還參與了第五代軍用野戰食品項目,形成了產、學、研一體的產品研發體系。

在營銷上,陳澤民也勇於第一個“吃螃蟹”。1995年,中央電視台發布速凍食品行業的第一個廣告,“三全凌湯圓,味美香甜甜”的廣告語享譽大江南北,此后,一次次的“爆款”廣告營銷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個來自中原的食品品牌。

對於食品安全,陳澤民始終保持著植根於血液的敬畏。從外科醫生轉變為市場經濟浪潮下的民營企業家,陳澤民從未丟棄初心,“我是醫生出身,很看重消毒殺菌、無菌操作。可以說,保証食品安全是我的專業,更是我的責任。”他強調,食品安全無小事,食品安全重於泰山。對於食品企業來說,即使是“百年老店”,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也可能會頃刻間垮塌。

在陳澤民的倡導下,三全集團總部設立質量安全中心,從公司高層到車間一線工人,對食品生產做到層層把關,層層負責﹔加強對供應商的考查、評審工作,嚴把原輔材料進廠關﹔嚴格實施操作規范,制定了嚴格的清潔衛生控制、虫害防治控制、金屬異物控制等制度﹔加強產品的出廠檢驗,並建立了完善的冷鏈管理體系。

2008年2月20日,三全食品在深圳証券交易所上市。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07年,三全食品的銷售收入達12.49億元,市場佔有率超過23%。2008年2月10日,三全食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隨后,將近七旬的陳澤民選擇退居二線,把企業交給了年輕一代。

企業探索不息 個人奮斗不止

二十多載春華秋實,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陳澤民帶領三全植根中原大地,影響了整個中國的速凍食品行業發展﹔而作為較早一批“下海”的民營企業家,陳澤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精神也推動著三全的轉型升級。

陳澤民介紹,近年來三全積極開拓業務市場,先后研制了蒸煮、煎烙、油炸、烘焙等四十多個品項的一百多個單品,基本涵蓋了全國不同地區主流的早餐與宴席點心品種。另外,三全從2015年開始在線上發力,入駐天貓、蘇寧等多個互聯網銷售渠道,還大力拓展便利店和生鮮店渠道。

伴隨諸多轉型升級策略,2017年三全食品的銷售收入達52.6億元,較2008年上市時增長了近4倍。“年輕一代有新思想,能力強、有干勁。三全的發展要靠現代化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這樣我放心出來繼續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陳澤民提到的“感興趣”的事情,其實是地熱行業。原來,退出三全的核心經營之后,“不安分”的陳澤民又迷上了清潔能源。

陳澤民發現,中國的地熱發電幾十年間都處於停滯狀態,在環保大勢下,清潔能源地熱能作為清潔能源,可代替煤炭發電,可大大減少污染排放,而且相較於風能等其他種類的清潔能源,地熱發電可持續不間斷提供穩定供給。

古稀之年,他走訪世界各地,親自研究地熱能源。2016年3月,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74歲的陳澤民正式進軍地熱發電行業。同年11月,地美特在距離河南鄭州2800公裡的雲南瑞麗鑽開了地美特地熱發電項目的第一口井,到實現成功並網,僅花費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左二)和技術團隊在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

“讓人高興的是,我的第二次創業基本上已經宣告成功了,現在我把它交給管理團隊,又退出來了。”陳澤民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雖然他今年已經76歲了,但是依然沒有打算真正退休。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80歲之前發明一套新稅法,為國家的現代化治理做出新的貢獻。

改革開放激蕩四十年,陳澤民走下手術台,隨時代步入民營企業發展第一線,他始終勇立潮頭,謀新謀變,一次次攻堅克難,方成大器。他談到,“辦企業不會一帆風順,但隻要不斷激發創造熱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民營企業就一定會迸發出更多的生機和活力,改革開放將會譜寫出更美麗的篇章。”

(責編:杜燕飛、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