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無到有,從小眾享受到大眾休閑——

旅游 走入尋常百姓家

李 剛
2018年12月21日09: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今年8月,尤必昌老人和全家游聖彼得堡時合影。

  本報記者 李 剛攝

  圖②:尤必昌一家(攝於1987年)。

  受訪者供圖

  圖③:一張張老門票,訴說著當年的旅行記憶。

  王偉倩攝(人民視覺)

  圖④:今年8月,尤必昌老人在景區用手機拍攝。

  本報記者 李 剛攝

  今年8月,在歐洲歷史名城聖彼得堡的彼得大帝雕像前,記者與前來游玩的尤必昌老人一家不期而遇。老人一家來自廣東,祖孫三代,一家10口,82歲的尤老爺子精神矍鑠、興致勃勃。他對記者說,這是第一次舉家出境游玩,一切都是那樣新奇——冬宮、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涅瓦河……這些以前都隻能在書上和電視上見到的景點,現在都實實在在地在眼前鋪展開來。他用手機拍下了一張張難忘的照片。

  “40年前,還真沒有旅游的概念。” 尤必昌老人說,除了少數幾次工作出差,自己幾乎沒有真正走出家門去旅游,就連借出差機會到一些公園、景點開開眼界、拍幾張照片的機會都少,那時根本就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舉家在國外團聚。

  看到兒女、孫輩們現在推著萬向輪的旅行箱,大包小包買東西,老人又陷入回憶。那個年代他出門就是一個旅行袋,那時無論啥東西都要票,按計劃供應,出門在外偶爾買一包糖果或點心帶回家,孩子們就非常高興了。

  改革開放前,尤必昌老人是名軍醫,對他來說從駐地回家探親就是地地道道的“旅游”了。那個時候出門最重要的不是帶錢,而是要帶介紹信和糧票——沒有介紹信就買不到車票、住不上招待所,沒有糧票就吃不上飯。那個時候出門最麻煩的事情是轉車,上一程下車后第一件事是要想方設法排隊買到下一程的車票,到了目的地還要滿街找招待所找個大通間安頓下來,“單間是不要想的,一是要級別,二是貴”。收拾完這些,他才有時間到最近的公園或景點去瞧瞧,不過這一通折騰下來,也快到公園關門的時間了。

  上世紀80年代初,尤必昌轉業到廣東梅州蕉嶺縣長潭水電站,水電站位於梅河上游的長潭水庫。一川綠水,兩岸青山,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尤必昌工作了近20年,除了幾次出差到外地的機會,他基本上沒有離開過。

  直到退休那年,在兒女們的促成下,尤必昌才跟家人一起去了北京游玩,飽覽首都名勝古跡。這是尤老爺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游。

  兒女一天天長大了,大兒子一家就在蕉嶺工作,女兒女婿工作地點在東莞,小兒子一家到了珠海。國家也逐漸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有了“五一”“十一”等公休假期,家庭收入不斷提高,兒女們也開始有車了,旅游開始走進他們的生活。

  一開始,離家近的短途旅游地是全家出游的首選。慢慢地,家庭出游范圍不斷擴大,廈門、沈陽、九寨溝……甚至國外。有一年,全家自駕去廣西,兒女們三台車,帶著老人孩子踏上了旅途。難得的一大家人旅行,讓他們忘卻了生活的瑣事和工作的煩惱,剩下的隻有旅行的閑適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全家又來到了俄羅斯。尤必昌老人的兒女對記者說,當初他們考慮了很多地方,日本、韓國、東南亞……最終選擇了俄羅斯,除了老爺子及全家都對俄羅斯的風光及歷史人文感興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俄羅斯旅游團體免簽,這對他們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一家10口人來說,很是方便。隨著對中國免簽的旅游目的地越來越多,他們可以選擇的舉家出行的目的地也越來越多。

  對於俄羅斯,尤必昌老人很感興趣。不僅僅只是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老人對俄羅斯的社會結構、經濟增長方式等都非常感興趣,他感覺這一次不虛此行。

  改革開放40年,老百姓旅游出行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2017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數達50.01億人次,出境14273萬人次,旅游休閑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旅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生活方式。

  “我們現在已經在為下一次全家出游做准備了。今后我們全家計劃每年集體出游一次。” 尤必昌老人的兒女說,這要成為他們家的傳統,他們要將這種親情溝通方式一直保留下去。

  版式設計:張芳曼

(責編:杜燕飛、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