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營企業家系列訪談

科瑞集團鄭躍文:每一步都趕上了最好的時代

記者 陳孟
2018年12月27日08:53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開欄的話: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經輝煌四十載。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肯定廣大民營企業家敢為人先、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注入“強心劑”。

回望來路,統戰部經濟局和人民網聯合推出融媒體欄目《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民營經濟要走向更加廣闊舞台》,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分享其創業之路的艱辛與成就,透過民營經濟的發展感受最具活力的時代脈搏。

鄭躍文的名字后常常伴隨著多種標簽。如果他出現在鎂光燈之下,身姿從容地緩步走來,可能會喚起人們腦中熟知的幾個身份: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假如他坐下,用流暢的表述、低沉的音色中談起“創新力”“工匠精神”等名詞,又會使人想起他進入公眾視野的最初形象——一位創業企業家。

在位於北京的科瑞集團總部見到鄭躍文時,記者能從他緊湊的工作安排中感受到忙碌的氣息。他時時關注中國經濟的最新動態,在今年8月的一次公開發言中,曾表示當前經濟發展處於十字路口,“或許到了過苦日子的時候”﹔而追憶過去幾十年披荊斬棘的奮斗史,他的臉上更多地透出滿足的神色。

作為科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創辦科瑞集團26年以來,鄭躍文自身與這個企業的命運交融,幾乎投射了改革開放40年裡的滄桑變遷。在中小企業生機盎然、遍地開花的今天,科瑞作為實力雄厚的老牌民企,已然成為人們心中歷經時代考驗的“優勝者”﹔而對於“初代創業者”鄭躍文而言,任何新時代的創業故事或許都不會太過陌生。

科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躍文。

從放棄“金飯碗”到打造“股神”:“每一步都趕上了最好的年代”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華大地上醞釀著變革的激流,一代人的命運在時代轉折點悄然發生變化。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1981年,鄭躍文進入江西財經大學學習工業經濟管理專業,開始了對市場經濟的初步了解。

多年以后,他這樣總結自己的人生際遇——“改革開放40年,我的每一步都趕上了最好的年代和時間節點。”

1984年,中國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隨著政策允許科技人員下海從事科技企業,一批科技企業家逐步走出機關大門,到社會上創辦公司、自主經營。這一年,中關村創建了四通、信通、京海、聯想等一批科技類企業。

看見這麼一個“熱鬧的場面”,當時正在國家地震局財務處工作的鄭躍文按捺不住了。1987年,鄭躍文決定辭職下海。冒著失去“金飯碗”帶來的風險,這一選擇在當時並不容易。

“那時我們受到國家改革開放大潮的影響,大家就是憑著一份勇氣、一份熱情,迎著國家的大好趨勢走去。” 回憶起來,鄭躍文覺得那是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1992年,在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鼓舞下,鄭躍文、任曉劍、彭中天、郭梓林、吳志江等八個人一起創辦了民營企業——科瑞公司,開始長達15年的創業奮斗史,並造就出一家產業投資型的企業集團。

在最初進入的高壓開關制造行業,科瑞創辦南昌瑞倫電氣設備制造公司,隨后收購蘇州第二開關廠,並與聯想集團一起成立蘇州聯想科瑞開關有限公司。2001年,科瑞投資成立的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特高壓及超高壓電氣開關生產研制機構之一,是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之一。

隨后,一個關於蘋果的商機讓科瑞進入了農業領域。1995年前后,鄭躍文注意到北方部分適合種植蘋果的地區出現一種問題:由於農民缺乏儲存蘋果的手段,蘋果豐收后卻大量腐爛,隻能低價出售。鄭躍文和公司伙伴決定從歐洲購買設備,通過榨汁、蒸發等手段把新鮮蘋果變為濃縮蘋果汁,再出售給飲料廠做原料,供飲料廠加水還原。於是,科瑞開始進入果汁加工行業,投資創立三門峽秋天果汁公司。之后又通過資產重組成立煙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這樣一個廠,當時就能影響到60萬果農的增收問題。”在幫助農民解決增收問題的同時,企業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煙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現實的關注,讓鄭躍文和他的同伴抓住了進入血制品行業的機會。2003年,科瑞集團收購了上海萊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之后,上海萊士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血液制品行業領先者,於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上海萊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萊士也往往被視為鄭躍文在資本市場的“代表作”。2013年開始,上海萊士通過一系列收購活動壯大了企業實力,股價也一路高歌猛進,甚至一度股民封為醫藥“股神”。

無論是當初放棄“金飯碗”,還是打造出“股市神話”,鄭躍文在過去20多年間走的道路,始終是在引領時代的創新舉措中找到機會。科瑞集團的產業布局與創新性嘗試,也大多與國家不同階段的政策緊密相關。

“事實上,企業發展最大的需要就是國家的政策。”鄭躍文舉例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很快改變了物質匱乏的局面。一個好的政策,能夠讓民眾有獲得感、參與感、幸福感,就能讓所有的經濟面貌發生巨大的改變。

伴隨中國社會成長的一批人:“剩下來的就是王者

1983年年底,圍繞“傻子瓜子”這一品牌的發展,全國工商界曾就“私營企業雇工超過7個人是否構成剝削”展開大討論,此后才逐步放開個體私營經濟。在改革開放40年的曲折探索中,中國企業家既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伴隨著中國社會共同成長的一批人。

談及中國式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鄭躍文認為敢於冒險是第一要素。“我們第一批民營企業家的成功,無不伴隨著勇敢的冒險精神。”他指出,國家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是不一樣的,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沒有冒險精神,很難有企業的成長與成功。

同時,他也看重企業家自身的學習和創新能力。“通常情況下,能維持十幾年乃至二十年的企業,企業家多數都有著很強的學習與創新能力,才能在實踐和競爭中不斷獲得自己的優勢。”

說到第三點,鄭躍文念了一首“打油詩”——“拆東牆補西牆,牆牆不倒﹔借新債還舊債,債債可還。”這是企業家段永基在四通集團成立20周年的大會上作的一首“自嘲詩”,鄭躍文笑著說,這詩裡真實體現了企業家的不容易——任何一個方面的市場波動和資金斷裂,都可能讓一個企業垮掉,要在幾十年的路上屹立不倒,對任何企業都是至關困難的任務。

創業初期的科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鄭躍文(右二)。

因而,他相信對於企業家尤其是創業型企業家而言,除了勤奮以外,更重要的品質是堅韌。因為企業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今天好、明天不好,反反復復、起起伏伏才是常態。

“所以,段永基的橫批叫‘剩者為王’,市場風急浪高,剩下來的就是王者。”鄭躍文說,這就是他身為企業家對於做企業的真實體會。

在市場經濟大浪淘沙中“剩下來”的鄭躍文,在逐漸做大企業的同時,也展露出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他把企業家精神的最后一個關鍵詞留給“責任和擔當”。

“沒有責任、沒有擔當,一個企業家要得到社會的尊重,是不可能的。”鄭躍文相信《周易》裡面講的“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他說自己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想的問題是,“我們這些產業是不是有利於社會?”“做這個事情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而好的企業和產品總是能帶動人們為更多的人服務。

2016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鄭躍文以260億財富排名第66位。與成功企業家身份相映襯的,是他在社會公益事業中的積極表現。他曾先后向自己的母校江西財經大學捐款設立獎學金、捐款捐物幫助江西災區人民抵御長江流域特大洪水災害、支援幫助江西災區抗擊冰雪災害。擔任北京江西企業商會會長后,他曾在北京策劃舉辦大型慈善活動,組織帶動23家江西在外企業商會、各地贛商,向家鄉江西洪澇災區捐款捐物合計價值3549余萬元。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也為了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高質量的提案而四處奔走、組織調研。近幾年,始終關注民營企業發展的鄭躍文,專門就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審批制度、鼓勵民企並購海外資源性項目、系統化支持民企“走出去”等問題上交提案,得到國家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的回復。

“不敢睡”時企業才能長大:“最滿意的其實是創業的過程”

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是關系國計民生重要的問題。在今天人們普遍熱衷於探討如何將小企業做活、做大的命題時,作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鄭躍文似乎反而更加信奉小企業的競爭力。

“小企業的確在消亡。”鄭躍文表示,在工商局的統計數據能看到,全國每年新注冊的100多萬家企業裡,有60萬家是要倒閉的。但他認為沒有必要去爭辯這種殘酷“對不對”,應該看到整體中好的一面。

他質疑道,“假如因為一些小微企業的死亡,就否定它們生存的意義,那麼人類活著的意義是不是也沒法討論了?”

在鄭躍文看來,小企業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大企業同樣需要引進最好的小企業的“那種競爭機制”。正因為小企業不競爭就無法生存,反而必須依靠自己發展出“拳頭產品”。好比做餐飲,就一定要能做出一道受歡迎的特色菜。

他回憶自己創業之初,睡覺是極為奢侈的事情。他每晚隻睡三四個小時,躺在床上還想著第二天要做的事,經常在半夢半醒之間睡著。而正是這樣的“不敢睡”的危機感才使企業得以長大。

“我把企業從小做到大,我最滿意的,實際上是整個創業的過程。”鄭躍文覺得,企業從小長大的過程是最值得回憶的,甚至比做大企業本身更珍貴。“企業一旦做大,反而可能因為增加管理部門患上‘大企業病’,失去了小企業的狼性和創新力。”

如何讓小企業健康成長?鄭躍文認為,企業的創新力和員工的工匠精神不可或缺。而要讓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讓每一個員工都有工匠精神,政府能為企業做的還有很多。

“眼下,政府在支持科技進步、減稅減負等方面已經做了很多,但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完善。”他舉例說,比如在尊重工匠精神方面,需要從個人、社會到政府,形成一個好的氛圍。“假如科學家不搞科研,演員不想演戲,大家都去做生意,社會就失去了真正的工匠,我們需要通過政策鼓勵一些人耐心打磨自己的技術,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回報和社會的尊重。”

把小企業做大做強的鄭躍文,相信中小企業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而他自身,也依然努力秉持初心,不斷尋找市場和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用藥水平逐步提升,中國的醫藥市場也不斷擴大。他認為眼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國缺少有高科技含量的藥品。

關於未來,鄭躍文的想法是逐步把產業聚焦在生物醫藥領域,並從其他行業退出。在醫藥領域,中國當前的全球市場份額還很小。他說自己的希望是,能爭取在技術、市場和團隊等方面,打造一個真正國際性的、有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在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未來,能讓更多人在一些特殊藥品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

(責編:杜燕飛、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