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雙11”看新消費新動能

線下受益 外貿“回血” 強勁內需激發實體經濟轉型動力

趙竹青
2020年11月14日09:07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滴——”陽陽媽媽一狠心,刷了6萬元。

這天,是“雙11”。陽陽媽媽為自己兩歲的“神獸”續了半年的日托班學費。不止如此,她還跟著“媽媽群”裡的“雲閨蜜”們,一起“買買買”“囤囤囤”。酸奶、繪本、護膚品、機票酒店……從吃穿用度,到旅游休閑,試圖抓住一年中最佳的“薅羊毛”機會。

從外貿工廠到田間地頭,從直播生態到物流體系,從線下商業到技術保障,從國內到海外,世界因為這個疫情后最大的消費季動起來了。消費者買得爽,商家賣得歡,“尾款人”成了流行熱詞。而“雙11”展現的內需活力,也為“雙循環”注入了強勁動力。

傳統小店:從“雙11”“旁觀者”到“參與者”

和水果打了6年交道的陳欣茹沒有想到,有一天,4公裡外的客戶也能吃上他們店裡的產品。受年初疫情影響,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已經成為大部分線下門店日常運營的必備選項。

“‘雙11’是非常難得的為門店引流的機會。”鮮豐水果線上業務負責人劉輝介紹,今年的“雙11”,他提前20天開始了准備工作,根據外賣平台提供的預測數據,准備了充沛的“爆款產品”。

在記者問及今年“雙11”的銷售情況時,北京朝陽區東三環的一家小型超市的孫店長笑得合不攏嘴。這家店是今年第一次參與“雙11”。原來,以往每逢線上大促,線下的實體零售就遭遇一次不小的沖擊。但是今年她卻感受到了不同的一番景象。

她告訴記者,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她想辦法把自己的小店“搬”到了線上。通過接入餓了麼、美團等多個線上入口,小店也參與到了此次“雙11”熱賣活動中,銷售額比平日增長了大約3倍。

記者走訪發現,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雙11”除了引爆線上的狂歡,更成為了實體經濟擁抱數字化的“新窗口”,吸引了線下的商超、便利店、餐飲、美容美發、寵物醫院等一大批實體經濟的積極參與。

線下美發店通過“賣券”參與“雙11”。(受訪者供圖)

有商家直言,今年“雙11”“氣氛很像過年”,由於疫情的關系,今年錯過的“春節檔”,有望通過“雙11”補回來。

據了解,為迎接“雙11”,北京大董烤鴨店烤了10000隻鴨子、蘇州鬆鶴樓手工剝了10000斤蝦仁,俄羅斯牛肉坐著火車再換貨輪趕來了,蔻依、萬國、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全球調貨……

同時復蘇的,還有“夜經濟”。“雙11”啟動后,餓了麼夜間(21:00至次日5:00)零售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00%。鮮花、生鮮、醫藥等品類夜間訂單量增長迅猛,同比增幅均超過100%。

“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背景,實際上為電商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今年‘雙11’就是這種機會的一種體現。”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副會長、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專家才大穎對記者表示,未來的網上消費會形成一種常態,波及范圍會變得更廣。大家在線上交易的習慣,會助推包括“雙11”在內許多節日的繁榮。

外貿工廠:忙季從“聖誕節”變到了“雙11”

為“雙11”訂單緊張備貨的車間。(受訪者供圖)

“上半年訂單下滑30%,下半年幾乎追回來了。”在義烏白手起家的高普帽業,是業內名列前茅的OEM帽子生產企業,產品主要銷往英國、美國等歐美國家。高普帽業董事長朱智慧告訴人民網記者,在遭遇疫情沖擊后,其公司的業務重心轉向了國內市場,“目前我們已經找到幾個不錯的客戶。”

轉向國內市場,“雙11”便成為拿“大單”的重要窗口。朱智慧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為國內知名品牌新拓展的帽子業務做代工,“從今年的8月就開始為‘雙11’的訂單做生產,10月底已經完成交貨了。”

在轉型為國內品牌代工過程中,他也創立了一個自主品牌。“今年‘雙11’期間,我們的天貓旗艦店相比平時,獲得了7到8倍的訂單增量。”朱智慧說。

在外貿企業轉型的路上,還有步子邁得更大的。朱智慧告訴記者,他們行業協會的副會長,早在去年就已切入到“直播”領域。“最早是找了短視頻平台,進行網紅分銷,最近,他開始搭建自己的直播團隊。每天早上10開始到晚上2點,已經常態化了。”

朱智慧表示,“單在國內市場,如果我們能站穩腳跟突破市場,每年預計都將有30%-50%的增量,機會蠻大。”

百度發布的《2020雙11搜索大數據》也顯示,2020年“雙11”的整體搜索熱度同比上漲263%,迎來爆發性增長,“家用電器”“母嬰用品”等品類的搜索熱度名列前茅。李寧、華為、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產品牌相關搜索熱度同比增長34%。

“外貿轉型是必然趨勢。未來中國的消費形式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內銷外銷統一的。”才大穎分析說,未來在內需為增長主動力的背景下,線上交易量必將繼續逐漸攀升。

一個購物節:沉澱下來的不只是消費,還有科技創新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從供給側看,越來越多的產業帶商家參與“雙11”,未來將吸引更多產業帶商家開辟數字化轉型增長的新賽道。

數字原生技術被廣泛應用,讓“雙11”更智能、更可靠。這是一場商業的盛會,也是對數字基礎設施的一次檢驗。

11月11日0點剛過26秒,天貓“雙11”的訂單創建峰值就達到58.3萬筆/秒,這背后,是雲計算技術又一次扛住了全球最大規模流量洪峰。超過數萬億次的AI計算,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巨大便利,也提升了商業效率。

新場景成為增長的新動力。現在的“雙11”早已不止於“買”,還有 “逛”和“玩”。用戶的互動感和沉浸感進一步提升,為商家帶來了更大的生意增量。

最為突出的是,“直播”幾乎已經成為了線上店鋪的標配。在巨量需求的驅動下,圍繞“直播帶貨”的行業生態日趨豐富。數據顯示,去年6月剛剛萌芽的代播機構,到今年“雙11”期間,已發展至數百家。

除此之外,3D實景購物技術的應用讓傳統的家裝行業也獲得了新增長。1:1復刻的家裝3D樣板間,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360度“雲逛”商場,並且自主搭配商品。

“雙11”之變,還變在消費者的體驗。“收貨變得更快了”是最為明顯的變化。這背后,是數字技術對供應鏈管理、倉庫發貨、快遞中轉、末端配送的全方位滲透,直接表現就是“雙11”物流體驗的顯著提升。

“中國電商走到今天實際上是科技研究成果的一種集中表現。”在才大穎看來,科技助推了整個線上事業的紅火,同時,線上消費習慣的形成,反過來又助推了更多新科技力量的介入。

2020年,疫情曾給經濟按下暫停鍵,而充滿活力的“雙11”,再一次組織起跨領域、跨國界的社會化大協同。在這中間,我國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明顯加速,“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密不可分,同頻共振,“雙11”展現的內需能量、發展韌性和創新活力,帶來了疫情后的消費大復蘇,讓人們對當下更加堅定,對未來更有信心。

【相關閱讀“雙11”看新消費新動能系列報道

模式創新 智慧升級 “雙11”見証中國經濟復蘇活力

“直播帶貨”彰顯新消費活力 萬億市場呼喚規范管理

供需下沉 服務提質 “雙11”展現中國消費強勁潛能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