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觀察之三

產銷領先 品質躍升 打造制造強國新能源汽車“新名片”

黃永和、趙世佳
2020年12月25日10:40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隨著造車“新勢力”相繼登台亮相,傳統車企加快探索轉型之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近期,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的目標,為下一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具體路徑,也為行業發展注入動能和信心。23日起,人民網推出“展望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觀察,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剖析產業現狀,展望未來方向。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產品技術水平、質量安全、駕駛體驗、充電便利性、產品豐富度和品牌培育等方面均全面提升。消費者的態度也正在經歷從“能用”到“好用”,從“將就”到“講究”的轉變,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高,曾經“買不起”“不敢用”“跑不遠”的新能源汽車正走進千家萬戶。

一、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通力合作,從謀發展、推轉型、促消費等方面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為行業樹信心、為發展增動能、為市場添活力、為企業減負擔。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產業發展離不開頂層戰略的謀篇布局。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產業發展方向與政策支撐,提出了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更加堅定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決心。

企業是產業創新發展的主體。“十三五”期間,政策秉持“寬嚴結合、鬆緊有度”原則,持續為企業發展減負添能。在規范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投資審批和《公告》管理制度。在管理改革方面,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優化審批流程。在管理創新方面,建立雙積分制度,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平衡發展的模式。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需求,促消費、保增長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保障。不斷調整完善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成本競爭力。“綠色號牌”、充電樁建設運營補貼,大幅提升出行的便利感。新能源汽車監管平台的建立以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的持續開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疑慮。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多項促消費政策的持續加碼,不僅提振了消費信心,也有效緩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的影響。

二、產銷規模全球第一,推廣應用成績斐然。在相關支持政策、科技創新引領以及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取得了矚目成就。

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計推廣超過500萬輛,全球佔比50%以上。今年,新能源乘用車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至70%,新能源客車競爭力全球領先,已銷往美國、英國、日本等全球30多個國家,並逐步實現了產品、技術、標准和服務攜同“走出去”。

三、產品品質大幅躍升,車型配置日益豐富。近年來,企業加速新能源汽車布局,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帶來的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品質的全面提升、產品類型的日益豐富和產品競爭力的顯著增強。目前,企業深耕不同細分領域,車型分布廣泛,覆蓋了高中低端市場,已能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A級及以下產品與其同級別的燃油車產品五年綜合成本已基本打平。微型純電動車型已具備市場優勢,五菱宏光等高性價比產品,以其精准的定位和極具競爭力的售價,快速打開了城市通勤代步及農村市場,上市5個月便成為首款單月銷量破3萬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A級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消費主體由公共領域向私人購買轉變,私人消費區域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轉變,市場結構持續優化,驅動力明顯增強。高端車型在智能化、續駛裡程等方面表現優異,填補了我國新能源汽車高端產品的空白,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的形象。選車更多樣、買車更便宜、行車更智能、用車更便利,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新特征。

四、中國品牌率先發力,高端品牌培育初見成效。在品牌塑造上,我國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成績顯著。傳統整車、造車新勢力和關鍵零部件領域均出現了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品牌前列的企業。

比亞迪持續獲得國際資本青睞,今年以來市值陸續超過奔馳、寶馬、法拉利等世界知名品牌,截止今年12月初,已排名全球汽車企業市值第四位。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吉利等傳統整車企業紛紛發布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戰略,力爭把握產業變革機遇,實現品牌向上和產品高質量發展。宇通客車、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已成為中國商用車出口海外的一張閃亮名片。

造車新勢力更加專注於新能源汽車,並在智能化、網聯化、人機交互等方面具備較強的技術儲備和優勢,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在市場上成功塑造了專注於用戶體驗、極致科技創新和解決消費者裡程焦慮痛點的鮮明品牌形象。2018年9月以來,3家造車新勢力陸續在紐交所上市,其中,蔚來在今年12月初市值接近千億美元,超過了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德國大眾汽車。

核心零部件領域,寧德時代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已與寶馬、奔馳、特斯拉等多個全球主流汽車品牌形成配套合作,並在德國建設了生產基地。

五、展望“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未來可期。整體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競爭加劇、技術變革等形勢,存在替代優勢尚顯不足、配套環境有待完善等短板,需要主動適應新形勢,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補齊短板。也要看到部分地方為片面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存在盲目招商引資、違規建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情況,造成生產企業數量較多,帶來資源投入分散和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需要加強項目投資和生產准入管理,鼓勵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

展望“十四五”,在《規劃》的指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未來可期。隨著產品豐富度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推進,政策環境和使用環境的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其接受度也將隨之提高。《規劃》提出的“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目標有望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有望成為我國制造強國的“新名片”,引領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為我國及全球早日實現碳中和貢獻力量。

(作者黃永和供職於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趙世佳供職於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

相關鏈接:

系列觀察之一: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增速 打造新能源汽車“強心臟”

系列觀察之二:構建世界一流的充換電保障體系

系列觀察之四:智能化網聯化賦能 支撐汽車強國建設

系列觀察之五:

(責編:申佳平、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