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第三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题峰会在沈阳举行

政商学界热议智能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须“量体裁衣”

2018年10月20日13:32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峰会现场。

人民网沈阳10月20日电 (记者 董菁)10月18日,“第三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题峰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政商产学界嘉宾齐聚一堂,纷纷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必须“量体裁衣”。

峰会由辽宁省委组织部、沈阳市委市政府主办,沈阳市委组织部、铁西区委区政府、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海创智库科技服务中心承办。峰会主题为“智慧汇聚沈阳˙人才引领振兴”,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沈阳产业发展趋势,设置主旨演讲、战略论坛、平行论坛、产学研融合作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和大学生人才招聘会等多个环节,政府、企业、院校及投资等各界大咖与众多业界精英齐聚沈阳,汇聚起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智能化可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测试验证重点实验室主任安琳表示,制造业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而“智能制造”则可以帮助提升质量、提高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也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推动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当前,中国出现的智能制造热潮是企业自身内在需求所驱动。据统计,2017年已经完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60个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41.58%,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高21.92%,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2.4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4.45%,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1.56%。

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仍面临诸多难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发展,多个省市也陆续发布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制造业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时却面临诸多难题。

屈贤明指出,核心软硬件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智能制造人才供应存在短板、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仍需加快培育等问题,都是阻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拦路虎”。

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也步履艰难。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鸿儒遍访全国上百家制造业企业,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全流程生产信息无法贯通,影响生产作业、产品质量、设备监控等管理一体化落实;感知系统不完善,由于缺乏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部分关键信息缺失;二级系统优化模型功能缺失或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产线精准控制要求,在支撑产品升级上差距表现突出;数据整理分析工作严重缺乏,生产过程大量数据缺乏深入分析挖掘,造成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知识积累不足;自主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少,一些引进来的工艺、设备和模型等核心技术的升级改造受制约。

建议:企业推进智能化须做好顶层设计

如何让智能制造在企业真正落地?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李鸿儒认为,各个企业情况各自不同,开展智能制造升级,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量体裁衣,做好顶层设计。另外,企业应把全流程工厂数据中心建设放在首位,然后结合各方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建设好智能制造工厂。

安琳也表示,企业推进智能化时需要静下心来做评估,充分了解市场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做规划,而且每个项目聚焦一个问题,不能贪多求快。他强调:“工艺技术不标准,不要追求自动化;管理流程不精益,不要追求信息化;信息网络不完善,不要追求智能化。”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林垚则建议,对企业而言,应该整合各方面的人才,因为能创新的未必都是专家,工匠可能更了解企业的“痛点”。要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内部的人才,应该派出去学习,对于外部引入的人才,应该给与其宽松的环境。另外,政府应该尽力打造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的税负,让企业有更多的资源去进行更多的创新。

峰会现场,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中德(沈阳)高端装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松林为沈阳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沈阳高层次人才科研基地、全国高校大学生沈阳就业创业服务联盟授牌。

授牌仪式。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